自然界虽残酷无比,母爱却无时不在……引发很多人共鸣,看完泪流满面

2020-05-09   河北青年报

原标题:自然界虽残酷无比,母爱却无时不在……引发很多人共鸣,看完泪流满面

明天( 5月10日)就是母亲节啦~

为祝福伟大的母亲,

河北教育出版社

推出“母亲节向妈妈表白”活动。

活动规则:在本条微信下留言,写出你想对妈妈说的话,获赞前8名的读者,将随机赠送一册刘先平“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图书。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5月10日18时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著名作家老舍说过: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

其实,不仅人类如此,动物为了护仔,也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植物为了生命的延续,更是进化出匪夷所思的能力。

不信,我们来看看刘先平“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的一些片段——

眼下正是繁殖季节。

鹞子早已侦察到黑卷尾鸟巢中有嗷嗷待哺的雏鸟,趁黑卷尾鸟外出觅食时,鹞子企图偷袭雏鸟。幸好黑卷尾鸟及时赶到,于是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

不可一世的鹞子,狼狈得如被抓住的小贼!在它的左侧,有两只黑卷尾鸟,右侧有三只——黑卷尾鸟从两侧很有章法地频频进攻。

左侧一只刚用翅膀扑击,鹞子凶狠地伸嘴迎击,却疼得一抖。原来,右侧冲过来的黑卷尾鸟已在它尾上厉害地来了一口。

鹞子只得抬头升高,那只先头用翅扑击的黑卷尾鸟已反转身子压在它的头顶,天空飘下了几片麻色的羽毛。

黑卷尾鸟们纵横飞掠,轮番冲击,终于打得鹞子抱头鼠窜。黑卷尾鸟们追了一段之后,却不约而同地返航,飞回山坡的那棵老枫树上,似乎守着一条无形的防卫线。

通常的情况下,黑卷尾鸟根本不是鹞子的对手,但在繁殖季节,亲鸟鸟类在孵化和育雏期间,相对于幼体双亲,被称为“亲鸟”特别凶狠,大家团结奋战,轮番进攻。再说,鹞子总是做贼心虚的。

在青海湖鸟岛,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正在繁殖的斑头雁群起反击前来偷袭的狐狸,逼得它东躲西藏。在斑头雁的轮番俯冲下,狐狸没有片刻的喘息,最后终于倒地毙命!

母爱能产生惊人的力量!‍

——节选自《野驴仪仗队》之《鸟战风云录》

说来好笑,别看成年大熊猫肥胖,体重有几百斤,但它刚从母体落地时,仅仅只有八九十克(还不到二两),身长只有十三四厘米(相当于自来水笔的长短),双眼紧闭,肉红色的身上只有短而疏的白色胎毛,简直像只小白鼠!

一直要到满月之后,它的肩胛、眼圈、四肢才变得黑油油的,出现鲜明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才显示出它是大熊猫的子孙。满月时的体重,也不过才 1000 多克。

幼仔又特别娇气,总是又哭又喊(每小时竟能达120多声),向母亲要奶,要爱抚。妈妈也特别宠爱新生儿,轻轻地含在嘴里或搂在怀里。

哺乳动物具有强烈的母性:在产仔和哺乳期间异常敏感,且有非常的聪明才智和极其凶悍、暴戾的脾气。在王朗自然保护区,有只大熊猫为了护仔,曾一口将某人的手齐腕咬断(我见过这位独手大汉)。另有一例:某人和大熊猫遭遇,臀部被咬,仅仅一口,所剩只有一半。

——节选自《野驴仪仗队》之《拜访熊猫妈妈》

2月份,我从红树林带回几颗种子——种子是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拾得的。

站长送给我时,特别指着顶端的两片嫩叶说:“你看,种子还未成熟就开始萌出新叶;一旦成熟,种子脱离母体掉下,又尖又长的尾部就插入了海涂,几小时后生根。若是被海潮卷走,它就过着漂泊的生活,一旦碰到滩涂,它就扎根。”

“多神奇!种子一落地,就已完成了一般植物扎根、发芽的阶段。任凭潮涨、潮落,它已牢牢地立足发展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神奇的、被科学家们称之为“胎生”植物——秋茄的种子!与其说它是颗种子,不如说它已是一棵秋茄树。

生命的形态、生命的繁衍,多么奇妙,多么丰富多彩!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生命的本能作出了令人感叹的、巨大的、坚韧不拔的努力!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它们面前也得俯首沉思!‍

——节选自《三次水中逃生》之《夜探红树林》

此外,珍贵的燕窝制造者金丝燕,第一次用唾液筑起雏燕的摇篮,被贪婪者攫走之后,它们会再筑;再被攫取,再筑;频繁的劳作使它们的唾液腺破裂,再筑的窝是用鲜血垒起的。

还有,克服动物本能,用乳汁喂养小老虎的狗奶妈;一趟趟衔来食物、清水喂养雏鸟的鸬鹚……

动物在完成生命的重任时,总是那么不辞辛劳、顽强不屈。如果你被感动了,赶紧写下想说的话,刘先平“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图书等你来领。

刘先平被誉为“中国大自然文学之父”,生于1938年的他,于1974年开始,跟随科学考察队开启了自己的大自然考察、探险之旅。

此后的40多年间,他不辞辛劳,不惧风险,登高山之巅,赴沙漠之远,在雨林艰难跋涉,潜海洋寻幽探秘……

他听呦呦鹿鸣,看千鸟飞翔,饱览了奇绝风光;他也跟虎豹打过游击,被猴子抢夺相机,在山林野趣中经历了很多惊险时刻。

刘先平

生态恶化导致的珍稀生物灭绝,激励他于1978年重新拿起笔来呼唤生态道德,1980年出版的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小说《云海探奇》,被认为是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开篇、标志性作品。

40多年来,刘先平用40多部作品,关注生态平衡,呼唤“生态道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大自然文学的审美体系和哲学理念。

他的“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包括《三次水中逃生》《给猴王照相》《野驴仪仗队》《长颈子 长鼻子》,精选了刘先平40年来在自然保护区探险中的奇闻、奇遇,融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为你揭开大自然的种种神奇奥秘,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