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开!苏州最热的时候来了!

2019-07-23   科普苏州

紫茉莉,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花常数朵簇生枝顶,总苞钟形,花被筒高脚碟状像个喇叭,檐部5浅裂,午后开放,有香气,次日午前凋萎,雄蕊5,瘦果球形,成熟后黑色,革质,具皱纹,像个地雷,是夏天感十足的植物,苏州常见。(文/手绘 陆冰)

今天将迎来夏天的第六个节气

“大 暑”

苏城18日出梅后

随着台风“丹娜丝”的远离

上周末气温已开始“点火”

周日上午10时

苏州气象发布今夏首个高温报告

一连串“桑拿天”已经列队准备登场!!

大暑·物候

一侯:腐草为萤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

皆萤之别名。

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

《毛诗》曰:熠耀宵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陆生两种,

大暑时,草丛中的萤火虫卵化而出,

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侯:土润溽暑

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

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

土地也很潮湿,天地犹如巨大的蒸笼。

三侯:大雨时行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

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

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习俗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

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

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

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晒伏姜

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

与红糖搅拌在一起,

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有奇效,

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仙草

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仙草冻和烧仙草是南方常见的消暑凉品。

食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

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

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

入伏之时,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

夏收初过,人已疲惫,休息休息,享受享受。

于是,当地人在这一天,

会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

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

营养学家称,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

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

同时排除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古人如何过“大暑”?

由于酷热气候,在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内,人们以安居静养为主。

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

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

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

明代文学家钟惺《夏冰》即是对此事的记载。

当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冰盏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史料记载其“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

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

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沿湖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

盛夏六月荷花盛开,人们在傍晚时分,出门欣赏新开的荷花。

编辑:星华

图片:来自网络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苏式生活,因科学更品质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学解答的问题

动动手,加我们!

科普苏州QQ群:540895836

本文为科普苏州原创,禁止转载

留言关注微信公众号:kepusu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