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u,那年今天】第十二期
12月12日,2019珠澳校长论坛、《珠澳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签约仪式暨缔结姊妹学校签约仪式在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举办,香洲区与澳门新缔结了5对姊妹校(园)。
教育仅是香洲区加强与澳门交流合作的一方面。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香洲区不断加强与澳门在教育、文化、旅游、经贸、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香洲区与澳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年以来,香洲区领导带队赴港澳举办投资推介会,精准对接港澳资源,成功引进天瑞供应链区域总部、奥园健康等一批优质项目;组织相关部门、镇街赴港澳学习借鉴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妥善解决在香洲区工作、居住的港澳籍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
香洲区负责同志表示,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香洲区要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加快自身发展中服务好港澳,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强公共服务对接,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年轻人来香洲居住、就业、上学、生活;主动加强与港澳的交流合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贡献香洲力量。
关键词:教育合作
缔结姊妹学校 实现教育共赢
每天,5000多名学童通过拱北口岸专用通道往返珠海、澳门两地。这样热闹的场景,在珠海已持续多年。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三地教育合作将更加紧密。《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
去年下半年,珠海市第一小学(香洲一小)与澳门妇联学校签订友好学校合作交流协议,两校正式缔结成为“姊妹学校”,加强双方交流学习,推进两地教育共同发展。继与澳门妇联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后,香洲一小近期再度迎来澳门“友人”——新华学校。
11月15日下午,澳门新华学校校长何宇等一行6人来到香洲一小,举行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香洲一小校长张怀志介绍了香洲一小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何宇介绍了澳门新华学校的办学情况,希望姊妹学校在教师成长、教学教研,尤其是“STEAM”教育的开展等方面加强往来,携手合作。
2018年12月6日,九洲中学与澳门濠江中学签订了“缔结友好姐妹学校协议”,结对成为姊妹学校。两校师生经常互动,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互访活动。
一年来,依托“姊妹学校”这一交流合作平台,两校基础教育深度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创造着“新纪录”。九洲中学从濠江中学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到其校园人文传统的魅力以及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九洲中学师生在同澳门师生的交流中,增进了友谊、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目前,香洲区已有九洲中学、香洲区第一小学、容闳国际幼稚园等19所学校(园)与港澳学校(园)缔结为“姊妹校(园)”。
香洲区教育局局长朱秀湖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香洲区将推动更多学校与澳门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让香洲区的老师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借鉴澳门同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香洲的学生能在与澳门“小伙伴”的交流中共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关键词:文化交流
搭建交流平台 服务港澳居民
澳门的燕子老师是一名阅读推广人,她经常到拱北联安市民艺术中心参加绘本阅读活动,在那里做义工为孩子讲故事。“我在拱北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澳门与珠海在我的心里同样美好亲切。”燕子老师说。
新建成的拱北联安市民艺术中心靠近拱北口岸,拱北街道通过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文化资源,举办了居民专场文艺演出、音乐会、粤曲分享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搭建起了珠港澳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拱北街道举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是香洲区加强与澳门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香洲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努力促进“湾区文化”大融合,搭建粤港澳文化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港澳文化交流活动。
——2019“人文湾区”首届中国珠海粉画邀请展暨第五届珠海舒童美术粉画邀请展在珠海市文化馆开幕。展览现场,国际粉画大师与国内画家、观展者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
——举办第四届“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秋之舞“激情飞扬”街舞大赛。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澳门等全国各地以及国外众多业界知名的舞者、街舞爱好者参与,在场观演人流量超3000人次。
据统计,今年以来,经香洲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审批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共12项,主要包括“中国心 民族情”第十六届珠澳交流及展演、“盛世荷花——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石湾陶塑珍品展”等。
交流活动还延展到港澳旅游会展业。今年以来,该局共组织16家企业246人次参加港澳旅游交流活动,包括第九届澳门国际旅游博览会、“庆回归 澳门同胞游珠海”主题踩线等活动。一方面加强与国际旅游品牌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充分展示香洲区旅游形象,促进了香洲区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发展。
据悉,该局将于12月31日邀请澳门旅游局、旅行社及香港会展协会参加“遇见你,香洲”旅游形象宣传推介会,宣传香洲区旅游形象,促进粤港澳地区旅游行业的交流。
关键词:创新创业
选择香洲创业 实现人生梦想
每天早上8点多,澳门青年麦振刚都会开着挂有粤澳两地牌的车经拱北口岸到位于香洲乐士文化区的公司办公,晚上8点多再返回位于澳门贾伯乐提督街的家中。
麦振刚原本有一份在澳门政府IT部门的工作,喜欢挑战的他放弃这份工作,选择了一条风险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的道路——创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麦振刚的公司在澳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拥有较多稳定客户,所做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公司于2017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共有28个软件著作权,企业每年营业收入以10%至20%的速度递增。
和麦振刚一样,陈振杰也是一位来自澳门的青年创客。2015年6月,刚满23岁的陈振杰创立了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平台型公司。极视角总部设于深圳,并在北京、香港、澳门、珠海设有分部。今年7月,极视角正式入驻香洲,现有10余名员工。
在谈及公司目前的发展时,陈振杰向记者透露,公司总部近期欲迁往珠海香洲。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快建设,珠澳合作交流日益紧密,珠海是一座非常有价值和潜力的城市,香洲的工业基础比较好,公司的一些客户如格力总部都在香洲,人工智能环境较好。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来到珠海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珠海主城区——香洲,就有一群像麦振刚、陈振杰这样志存高远、锐意创新、朝气蓬勃的澳门青年创客,他们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正扬帆启航。
香洲要在发展中服务好港澳
香洲作为珠海主城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主战场和主阵地。深化珠澳合作,香洲责无旁贷。
“要充分利用大湾区资源和香洲区位、产业、环境等综合优势,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发展壮大香洲本身,进一步提升香洲在珠海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在今年8月召开的区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区委书记颜洪指出,要在加快香洲发展中服务好港澳,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着力融通联通
打造湾区极点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3个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
颜洪指出,要依托澳珠极点建设,充分发挥香洲位居港珠澳大桥桥头堡和大湾区核心轴的地缘优势、综合成本的洼地优势、反应灵敏的开放优势、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坚持“外引”“内联”两手抓,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既主动承接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和资源溢出,又发挥虹吸效应,着力吸附周边城市或内地的资源,使香洲成为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汇聚地,加快壮大能级量级,把香洲打造成“融通港澳、联通八方”的湾区极点门户。
注重创新驱动
打造湾区产创融合高地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定位。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了“换道超车”的机遇,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快兴起,这正是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关口。
香洲要抓住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两点两廊”(珠海横琴、深圳河套科创合作区和广珠澳、广深港科创走廊)建设的机遇,积极对接广珠澳、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强化人才、技术、资本等全要素协同,力争使香洲成为广深港创新资源向西拓展布局的优先选择,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1+2+1”都市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湾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产创融合高地,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巩固宜居品牌
打造湾区品质城区
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宜居一直是珠海香洲的亮眼名片。
颜洪指出,香洲要从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强公共服务对接,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年轻人来香洲居住、就业、上学、生活。
要瞄准国际一流、湾区领先,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用绣花一样的功夫治理城市。
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注重珠港澳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港澳青年在香洲创业就业。
鼓励与港澳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加强与港澳文化交流,丰富香洲文化内涵和底蕴,将香洲打造成湾区更具美誉度和吸引力的品质城区。
开展优质生活圈构建行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其中包括了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等。
颜洪指出,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香洲要从促进港澳居民人心回归的高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与港澳在民生领域深度合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搭建“姊妹学校”交流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公办学校及幼儿园建设,着力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为在香洲区工作居住的港澳籍人员的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港澳文化创意、设计、旅游等项目。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健康香洲”建设,探索与港澳开展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认真学习借鉴港澳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养老服务的先进经验,积极谋划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升老有所养质量。
——创新社会治理合作。深化与港澳在社区治理与服务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加强与港澳社工界的交流,积极拓展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领域合作,探索开展社区融合服务和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加强与香港明汇智库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依托辖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港澳青年到香洲创新创业。加强与港澳青年的交流,提升“珠港澳青年说”品牌效应,充分展示珠港澳三地青年的创造力、行动力和青春正能量。
编辑:杨玉函
来源:珠海特区报(马涛 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