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朱勤锋 摄)
宁波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功能图示
记 者 张昊
通讯员 周栋
前言
人民的“钱袋子”管理和监督得好不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市人大常委会着眼改革创新发展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完善财政预算监督工作机制模式,创新改进工作举措和监督方式,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依法依规督促管好“钱袋子”。
审议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报告和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定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并审议票决项目、深入推进预算联网监督……
一系列细化深化财政审查监督的工作成效显现,彰显了宁波人大财政监督的新作为、新气象。
创设票决刚性监督制度
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迁建项目、东钱湖快速路(福庆路—鄞州大道快速路)、世纪大道(东明路—逸夫路)综合管廊工程……
2020年1月19日,8个财政性资金3亿元以上的政府重大投资建设单体项目,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票决。
这也是宁波第一次对年度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票决。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2020年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致力于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民生,既量力而行又突出重点,符合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落实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重要举措。
“提请审查批准的8个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较为充分,投资规模总体适度,建设资金得到落实,土地供给基本保障,计划安排积极稳妥。”会上,这8个重大投资建设项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票决获得批准。
近年来,宁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和完善对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监督。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突出对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加强监督,推动政府重大投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防止政府项目违规举债,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实施《关于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办法》,首创了逐项票决制刚性监督制度。对符合办法要求的新建项目认真组织审查,突出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规划合理性、建设资金筹措和平衡情况等提出审查意见,规定拟新建的财政性资金额度在3亿元以上的政府重大投资建设单体项目,必须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票决。
而此次票决的8个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00.1亿元(市财政资金93.36亿元,区县财政资金6.74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9.48亿元。
国有资产管理——
监督步入制度化常态化
“2018年,全市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1040户,资产总额14062.71亿元,同比增长12.57%;营业收入649.97亿元,同比增长26.85%……
“从2018年度资本投资量看:主要用于大交通、大港口、都市建设、民生建设方面。
“2018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总额1288.97亿元,同比增长3.01%。”
2019年10月,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由市政府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
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听取并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制度化,在宁波开始进入常态化。
2018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建立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并首次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还抽查了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等十多家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年报,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听取了市国资委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总体情况的报告,实地调研了宁兴集团、工投集团、开投集团、城投集团、交投集团、商贸集团、原水集团等重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经营情况。
摸清问题方能对症下药。根据系统梳理,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持续发展基础不够牢固、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还需优化、国资监管方式不尽完善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一份专项调研报告就此“出炉”,并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基础上,形成审议意见,向市政府重点提出了“深化改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创新,加大激励约束力度”“转换职能,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夯实基础,提高国资报告质量”等四个方面意见,要求政府及部门认真办理,以此来支持推动我市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审计整改情况——
开展专项审议强化监督
2019年12月,市政府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作了2018年度宁波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固确立以绩效为目标的理念,把握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不断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跟踪监督。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督促政府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责任,推动整改到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政府及部门根据问题清单逐项落实销号,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市政府相关情况的汇报,对资产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市政府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报告显示,2018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共反映了六个方面56个问题77个具体事项,其中包括“应整改事项”51个,“需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规范的”23个,“需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争取条件整改的事项”3个。截至去年10月15日,“应整改事项”中已整改到位37个,经过整改共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资金5157.05万元,调账处理或归还原渠道资金122551.77万元,纠正管理不规范资金34623.51万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45项。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时,董国君委员认为,这一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效果是好的,措施很全面。现在审计形势、审计环境都很好,人大常委会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作为专项议题,这对促进审计整改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焦剑委员说,专门听取审计工作整改情况报告是人大的一项创新工作,今年的报告比去年更细更实了。从目前报告的数据来看,51个应整改事项中已整改到位37个,整改率超过72%,与上海等城市相比较,这个数据并不低,充分说明市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审计机关履职是到位的,绝大多数被审计单位整改是“真刀实枪”的。
预算联网监督——
让预算每一笔钱都进入人大监督视野
2018年6月19日,“走进人大”活动中,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和财政预算联网监督室,来自宁波财经学院的60余名大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模拟开展预算监督审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关于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基本情况等介绍。“政府预算看起来专业抽象,实际上与你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每家每户过日子要盘算好‘小账本’,各级政府也要盘算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账本’。”工作人员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预算监督基本知识,让大学生大开眼界。
近年来,我市构建软件系统,增设特色模块,推进宁波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该系统在2018年12月底初步完成并上线试运行。这一系统可以通过“财政总预算”“园区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专项监督”“绩效评价”“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审查分析”“监督预警”“政策法规”等模块进行查询分析,真正实现“预算内容全覆盖、预算过程全监督”。
据了解,这一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充分体现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充分体现了向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具体内容的延伸,进一步增强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系统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做好各部门系统端口的衔接。目前该系统收集整理了全市和市级、相关开发园区的预决算等报告300余份、相关报表14000余张,实现了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本账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实现了线上监督和线下监督、财政收支全面监督和专项资金及重点工程等项目监督的有机结合。
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建立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创新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方式手段,有利于推动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实现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