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散步,发现两片即将建成的新楼盘,位于同一区域,仅仅是一东一西位置上的区别,名字很有意思,分别是“大唐某某郡”“某某府”,感觉有必要对“郡”和“府”写上一写,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郡”“府”只是存在于古代背景的电视剧,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如此使用这两个词语了。
以郡、府为名的相信两小区
“郡”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作为行政区划来使用,出现在2500多年前,消失于1265年前,存世时长约1251年。
“府”在古代则有多种意思,分别是:掌管财物的官、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官署的通称,以及行政区划名。相对于“郡”作为行政区划来说,本文需要介绍的就是后者。作为行政区划的“府”出现于713年,消失于111年前的1912年,存世时间1199年。
郡
对于“郡”的认识,很可能大多数人来源于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但是“郡”的起源要比秦始皇的郡县制早好几百年。
最早有关“郡”的记载出自《国语·晋语》里的一则记载:晋献公死后,逃亡在外的晋公子夷吾对秦国公子繁说:“……君实有郡县……”,此时为公元前650多年,不过有人认为这个记载是战国时在记载时自行加入的,并不能做为“郡”出现的时间。
战国上党郡、邯郸郡
不过到了公元前493年,这个时间已经极为精确了,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二年(前493年),晋国执政大夫赵简子在讨伐范氏与中行氏前,为鼓励将土用命,答应“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这个记载是到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最早,也是最可信的设有“郡”的史料。不过此时的郡不但属于县管,并且位置也处于一些边陋之地,清朝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记载郡县之别是: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称为郡。
“郡”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增多起来。魏国设置了河西、上郡,韩设置了上党郡,赵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燕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秦设置了陇西、北地2郡,设置了巫郡、黔中郡等。
战国颖川郡
由于最初设郡地区幅员面积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郡逐渐繁荣起来,在其下再分为县,这就慢慢形成了以郡统县制度。
到了秦朝,天下一统,如何统治广袤的领土成为秦始皇的难题。最开始,有人建议采用西周的封建制,但是秦始皇考虑到周朝灭亡的弊端,于公元前221年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秦朝诸郡
西汉武帝时,为了有效管辖国家领土,在郡之上又设了“州”的监察区。到了东汉末年,“州”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国家管理层级成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属州管,为州下的行政区。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方政权和割据势力众多,各个势力为了显示自己所辖范围广大,滥置州郡,虽经北齐、北周精减,但到了隋初仍有五百多郡。
隋朝的郡
为减少管理层级,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之郡,全国地方管理层级为州、县两级。但隋炀帝喜欢秦朝旧制,又把州改为了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郡为州。和隋炀帝有着同样毛病的唐明皇,在天宝三载(744年)又改州为郡。他儿子唐肃宗在乾元元年(758年)把郡又改为州,自此之后,“郡”之名不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则天的大周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曾下诏“改州为郡”,但有大臣说州和周同音,“陛下始革命而废州,不祥。”于是武则天的改州为郡计划即刻停止。
“郡”的使用,如果以鲁哀公二年(前493年)为起点,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郡为州结束计算,存世约1251年的时间。这当然以有准确记载时间计算的,事实上“郡”的存世时间更为久远。
府
“府“作为行政区划名字,起源于唐朝。
在唐朝,“府”是一种地位比较特殊的州,其设置一般与皇帝的驻地、发祥地、首都、陪都、行宫的所在有关,这些地方需要升州为府,其长官改为尹,属官给予优厚的待遇,彰显宠异,但其行政性质、区划层级都与州无别。
唐朝京畿道京兆府
唐朝的“府”以双字为名,比如京兆府、太原府、兴元府、凤翔府等等。唐朝最早的府为京兆府、河南府,均在开元元年(713年)升置,太原府则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升府,兴元府于兴元元年(784年)升府,凤翔府于至德二年(757年)升置。
五代十国时期的诸国,也继承了唐朝“府”的建置,并且改置为“府”的范围也有所扩大,一些政权都城均成为了“府”,还有一些要地之州也升置为府。不过此时,府和州的地位仍然不算太大。
到了宋朝,比州地位高的“府”增多了,宋初承唐和五代之制,有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两个“京府”,还有京兆、太原、成都、凤翔、河中、江陵、兴元、真定、大名等九个“次府”,又陆续增加了应天府、江宁府、颖昌府等等,后来又因为帝王诞生地、帝王潜邸、驻跸之地、行在、国姓所系等原因设立了众多的府,到南宋末期,整个宋朝共置府有60个。
宋朝的开封府和河南府
辽朝的“五京”所在均为“府”,此外还有兴中、黄龙、率宾、定理、铁利、安定、长岭、镇海等府,西夏则有西平、兴庆(后改兴中府)西凉等府,金五京、十四总管共十九路,治所皆置府。到了元朝有“府”三十三个,品级为正四品,府隶路及宣慰司、行省,或直隶中书省。
清朝的直隶中部,全省除了少数直隶州之外,均为府
到了明朝,府成为省之下直接管辖县的政区,天下的府“凡一百五十有九”。清承明制,清朝延续了明朝“府”的设置,直到1912年民国初,废府存县,“府”的行政区划被撤销。
如果以唐开元元年(713年)设京兆府、河南府为起点,到1912年府被撤销,“府”作为行政区划存世1199年。
“郡”与“府”这两个行政区划之名,哪怕是消失最晚的“府”,也已经距今有100多年的时间了,虽然如此,但是这两个词语却始终没有离开我们身边,让以有着古老历史为荣的我们,时刻翻出来,不断的回味。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