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第2季收官:用巾帼力量书写时代气象

2022-07-30   深度文娱

原标题:《党的女儿》第2季收官:用巾帼力量书写时代气象

7月29日,由芒果TV出品,全国妇联联合出品制作的人物纪录片《党的女儿》第二季圆满收官。10期节目,讲述了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的女性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纪录片切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以抒情浪漫而不失理性铿锵的语言,开展宏大时代重大主题的微观叙事,全方位显现她们勇敢、坚毅、钻研、乐观的优秀品质,描绘出一幅富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的女性党员群像画卷。

群像叙事:巾帼之志绽放她力量

与第一季一样,《党的女儿》第二季依然以女性视角切入,用温柔而坚定的她力量,写下了历史叩问下的信仰答卷。

而在人物的选择上,第二季将镜头对准消防、医疗、教育、税务、救援、海油、考古等多个不同行业的新时代女党员代表。

更具现代感、职业感的呈现,真实纪录下她们在工作、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展现她们以青春之名,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的飒爽英姿及新时代各行各业向上奋发的面貌。

专注深海工程研究设计领域的侯静工程师,从2010年的渤海·渤中油田26-3起,到2022年的“深海一号”,工作的20余年来专注深海工程研究设计领域,见证我国海洋油气行业的成就。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姿,一路攻坚燃烧青春,只为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一次次跨越。

耳边是呼啸的风声,脚下是翻滚的海浪,脸上、身上是冰冷的海水。

纪录片以贴近真实工作场景的视角,记录下侯静为祖国海洋事业建设矢志不渝奋斗的剪影,也激励着观众学习侯静这种独立自强的女性职业精神,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努力同频共振。

没有高大上的工作场景,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路生梅坚守“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诺言,放弃了多次调往大医院的机会,从北京到黄土高坡,从花样年华到耄耋之年,用一生守一诺,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交口称赞。

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背后,是路生梅永葆初心的党员精神。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品格,是千千万万优秀女性党员的缩影。

女性情感细腻,纪录片也关注女性个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做到以情动人。

高原“税花”李红菊只身奔赴帕米尔,带领工作人员爬雪山、翻达坂、趟冰河,深入辖区走访宣传,面对面为纳税人、缴费人解读国家利好政策,用实际行动诠释“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工作标准更要高”的高原税务人精神。

李红菊在为税务事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是一位军嫂和兵妈妈。丈夫常年驻守边疆,几年前,儿子也穿上戎装。一家三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驻守在雪域高原。多年没有机会团聚,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还是儿子用电脑合成的,而手机里保存最多的,还是三人微信视频的截图。

纪录片通过对女性党员个人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记录,真实地反映她们的所思所想,她们的专业与独立,她们的奋斗与奉献,她们的积极与乐观,她们的理想与志向,以影像串联起对整个女性党员群体的认知,成功书写巾帼力量。

真实镜像:微观视角解读大时代

从普通人的生存空间、情感世界落笔,在真实的历史氛围中描写亲情、爱情与友谊,叙事风格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而在感受这些女性党员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的同时,纪录片也努力以个体微观视角来管窥时代洪流,以女性党员的“小我”来讲述国家“大我”,通过对女性党员事迹的浓缩提炼,以此来呈现时代发展社会变迁。

年轻的90后杜富佳,她是“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妹妹,更是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沙塘村的第一书记。疫情期间,她延续哥哥“让我来”的精神,奔赴前线,用汗水架起生命之桥。疫情后她作为贵州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沙塘村第一书记,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工作者。她从今年3月以来,已直播带货70余场,沙塘村茶叶线上线下销售收入近100万元。

从“驰援抗疫”到“乡村振兴”,杜富佳的身上有着一代人的缩影。近年来有无数像杜富佳一样的青年党员,或是下沉基层社区,或是驰援一线抗疫,或是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农惠农,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奔赴时代前线,是青年人的使命。

通过女性党员个体立体饱满形象的呈现,纪录片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凸显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诠释着家国情怀的青春书写。

沙漠中的“黑玫瑰”——治沙员帕提古丽·亚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护林治沙十七载,铺滴灌带、巡护苗木、种植经济作物。现在的且末县,周围拉起了一道长度达到23公里、宽度1到7公里不等的绿色长城,十余万亩的绿植,保卫着绿洲的生态,昔日的黄沙正在被绿色装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始终紧密相连。

节目用彰显时代进步的变化作为人物叙述的故事行动线,在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中,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无数如帕提古丽·亚森一般的治沙人投入到时代主题中,不计条件艰苦,不计个人名利的无私奉献着。

这些女性党员只是中国大地上万千优秀党员中的一员,她们平凡而伟大,将青春汇入时代奔涌发展的新浪潮中。

纪录片以细腻、感性、含蓄的镜头语言,以点带面的叙事方式,将优秀女性党员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女性党员敬业工作所带来的职业气象改变为牵引,令观众生动感受到中国各行各业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历程,看到祖国这片沃土上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价值引领:青春榜样指明新航向

纪录片是时代的镜像,把握时代之魂、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始终是优质纪录片的历史使命。芒果TV《党的女儿》系列作品则为女性党员群像立传,为青年树立了青春榜样。

纪录片通过对女性党员光辉事迹的描摹刻画,在令观众深受感动鼓舞的同时,也把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理想信念、行动力量和先锋形象传递给荧屏前的观众,给予观众正向的激励和指引。

一个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

千百万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彰显,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最光辉的形象。

她们,就是更多优秀青年想要成为的人。

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时代呼吁更多女性拥有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勇于突破的职业精神。

无论是永做历史碎片“拼图人”的女子考古队,还是如范徽丽这样“跨海送教”的追梦人,抑或是逆行险境的“铿锵玫瑰”喻梅,还是单手撑起公益梦的“折翼天使”张超凡,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都在用奋斗向时代作答。

纪录片传达着一种感染人的价值观念:国家正在给予女性从业者更好的职业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发展空间,赋予女性更多逐梦的力量和权利。只要女性坚定自己的理想,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会阻挡女性前往成功的脚步。

而对于更广阔范围的青年而言,他们也在被这些生动的故事吸引、感化和启发。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始终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所提倡的青年奋斗航向。

纪录片在这一价值引领上颇具巧思,多次运用空镜头来阐述党员的工作背景、激励人物的自然能量、营造热烈的奋斗气氛。

一望无际的开阔大海,“深海一号”大气田海油工程基建项目矗立其中,不惧艰苦朝夕奋斗的工程师,日新月异的粤港湾建设地区,没有过多语言的描述,却已于无声处激发了青年砥砺学习、爱党报国的雄伟志向。

在翻滚着热浪的泥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还要与不断上涨的江水抢时间;每年长达数月深入湿热丛林,饱受蚊虫的叮咬;一片片清洗拓片文物遗迹只是开端,还要做好每一个出土文物的记录,撰写发掘报告。

揭开考古人的神秘面纱,考古人的日常充满着日复一日的劳作。是诠释中华文明,揭示文明脉络的愿景,激励着这支女子考古队行走山野解码巴渝文化。

纪录片没有运用过多的旁白解说,只是将考古工作队的日常展现出来,却令青年观众无比深刻地认同:有意义的工作就是让个人事业发展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

攀岩、潜水、破拆、医疗急救,这就是“蓝天救援队”工作的日常。

“水草队长”陈素珍用做生意攒下的钱筹备厦门蓝天救援队,以纯粹之心行救援之举,面对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为受助者拨云见日、带来晴天,也为更多观众埋下一颗公益的种子。

《党的女儿》第二季以“微视角”管窥“大时代”,用女性党员“小我”讲述国家“大我”故事,把“科技强国”“乡村振兴”“文化润疆”等宏大历史主题汇入一幅幅中国故事的精彩画页,成功雕刻出女性党员奋斗群像,书写出影像礼赞英雄的诗篇,也把与时代同行的共产党员精神,镌刻在青年一代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