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许多家庭都很贫困,家中又还存有重男轻女的陋习,孩子七八个很常见,但人口太多,生活也因此变得举步维艰。
于和伟从小就被8个哥哥姐姐宠爱着,母亲生他时已经是高龄产妇,又因为家庭困难,实在没办法抚养他长大。但好在,家里儿女多,长姐已经24岁了,且刚生完自己的孩子。
为了帮助弟弟,长姐主动要求抚养于和伟,给饿得哇哇哭的他喂自己的母乳,就这样,于和伟从小就当长姐如母亲一般看待。因为在家排名最小,哥哥姐姐们也非常疼爱他,虽然那代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于和伟家中兄弟姐妹都很团结,不存在偏心的情况。
因为父母的年纪都比较大,父亲又是家里的顶梁柱,赚钱的生计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后来实在撑不住便去世了。母亲很悲痛,但不得不承担起一个家,长大后的于和伟渐渐懂事,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理想。
他们虽不是生活在大山里,但也只是小城市,始终有到外面闯一闯的心。只是,于和伟的成绩一般,两次中考都落榜,没去上高中,而是去学了幼师专业。心想着,毕业后可以教小朋友唱歌。
于和伟非常有艺术天赋,姐姐是一位喜欢音乐的人,家里还有一台钢琴,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非常喜欢唱歌。幼师的学习结束,他没能去往相关工作单位,反而获得了一个进入话剧团的机会。
能在话剧团表演,在外人看来很体面,毕竟这份工作非常稳定,工资也不低。接触过话剧的于和伟,体内的艺术细胞被激活了,他爱上了表演,同时心中渐渐有了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
他想去考上海戏剧学院,去接触最好的知识,未来当一个优秀的演员。可要去上海读书,对他们家来说,太难了,母亲的收入不足以让他做这个大胆的选择。
起初,母亲也是不答应的,但哥哥姐姐们都支持他,长姐更是鼓励他说,只要你能考上大学,砸锅卖铁姐也供你上。于和伟非常感动,心中的想法更是坚定了,于是他拼命学习,心想一定要考上。
后来,上海戏剧学院录取了他,为了凑够学费,长姐将家里的钢琴给卖了,凑过4000元,告诉他安心读书。其他几位哥哥姐姐也支持他,都愿意合力供他上大学,有这么好的家人,让于和伟十分珍惜学习机会。
因为十分刻苦努力,所以于和伟在学校一直是老师们都喜爱的学生,且在演技方面,他也极具天赋。毕业后,他接拍了不少大热剧,名气飙升,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窘迫的学生了。
他有能力让家人们过更好的生活,经常将赚得的稿费,如数交给母亲使用,但他非常忙碌。有了物质,却没了时间,戏一部接着一部拍,就连母亲和姐姐去世,他都没能及时赶到身边。
这也是他至今都后悔的事,姐姐患了癌症,不幸去世。那位疼爱他,为了他付出许多的长姐,静悄悄离世了,他悲痛万分。年迈的母亲也在之后离世,虽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但他还是后悔,自己没能赶上见最后一面。
这种人间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但真正吸取教训,多关心父母的人却不多,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多,等着更成功、更有钱了,再回去孝敬他们,殊不知,父母们都等不起。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c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eSvC3EBfwtFQPkdA_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