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这一辈子,前半生为生活忙忙碌碌,老了后也无法闲下来,还要为儿女奉献剩下的价值。
为儿女们带孩子,就成了老人们晚年的主业。只是这个主业多少有点憋屈,无论老人们怎么做,都有可能会遭致儿子儿媳们的埋怨。
明明他们是为了孙子们在用心付出,可总是很难得到后辈的理解。带个几年孙子,感恩之情是妄想,反而会给自己招来仇与怨。
因此,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其实有很多老人心里并不想带孙子,毕竟这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何奶奶对此就深有感触,三年前儿媳妇产假结束要上班,儿子邀请她去帮忙带孙子,何奶奶怀着雀跃的心情就去了。
可三年的带孙生活过下来,她无时无刻都在想逃离,她说,带孙子真的太辛苦了。这个辛苦并不体现在体力上,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无时无刻地折磨她。
何奶奶平时为了儿子和儿媳妇可以睡一个好觉,晚上也是她带着孙子睡的,孙子晚上睡觉又比较闹腾,她一晚上要起很多次夜,每次一醒了就半天睡不着。一个晚上折腾下来,她最多只能睡5个小时。
这让她的身体无时无刻都感觉到十分的疲惫,因此她总是盼望着儿子儿媳妇周末可以带娃,让她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放松一下。
可他们的周末活动却无比丰富,总是一大早就出门,留下孙子和何奶奶独自在家守着。
还有,她自认平日里已经做到很尽职尽责了,可儿子却经常怪她的育儿习惯不对,这让她感到无比委屈,她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在带孙子,之前也是这样把儿子带大的,可儿子却百般嫌弃。
最让她难以接受的还有一点,平时日常的开销,儿子和儿媳妇从来没有主动承担过,大部分的开销都是何奶奶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拿出来的。
眼见着养老金越来越少了,她又没有收入,所以心里越来越恐慌 ,生怕把自己最后的保命钱都给用完了,晚年堪忧。
她想提出不帮忙带孙子,又担心儿媳妇会因此失去工作,他们会因此怨恨自己。
现在的她感觉进退两难,不想继续带,又不得不继续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比身体上的劳累更让人心累。
何奶奶的遭遇几乎可以代表现下的许多老人,他们一样因为带孙子,把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在受着儿子儿媳的指责,一边却又无法逃脱,实在可怜。
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多半是因为没有在一开始立起规矩,如果一开始有了这个意识,就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人老了,如果帮忙带孙子或外孙,一定要立下三条规矩。
在一开始带孙子的时候,要先明确责任,他们才是孙子的父母,即使平日里要上班无法照顾孩子,但在周末时,孙子理应由他们来照顾。
明确了带孙子的时间,就能为自己求得一丝喘息的空间,就能让他们牢记自己身为父母的责任,时时把照顾孩子放在心里,而不是想着反正有人带,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压榨自己的劳动价值。
老人通常被指责的原因,都与他们带孙时的习惯有关。
比如年轻人只给孩子看10分钟电视,老人却经住不住孙子的撒娇给他看了大半天;比如年轻人不让孩子吃糖,老人却把糖当成哄娃神器.....
关于这些,最好事先明确,以儿子儿媳的要求为标准严格执行,便能避免矛盾的发生。
还有关于开销的这一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儿子,也应该要提前说明情况,不能一直为儿子家毫无底线地付出。
对于没有收入的老年人来说,养老钱就是最后的退路,如果没有规划就花掉了,后面有事需要用钱的时候,就会很被动。
一家人几代同堂在一起,应该要越过越好,越过越开心,而不是日日争吵不断。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晚年生活可以过得舒心些,在带孙子这种最容易滋生家庭矛盾的事情上,提前定好规矩,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