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入土后,朱元璋让人锯掉棺木一尺,结果只见:开棺见尸者斩

2023-12-31     阿斗爱

原标题:刘伯温入土后,朱元璋让人锯掉棺木一尺,结果只见:开棺见尸者斩

古人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句话道出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命运。诸葛亮,被誉为神机妙算的智者,尽管竭尽全力为刘备争得了三分天下,却未能见到大一统的江山。而刘伯温,则协助朱元璋成功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这两位伟大谋士的晚年却都颇具悲剧色彩,让人感到惋惜。

诸葛亮终老于北伐路上,虽然未能完成自己的宏伟事业,但一生却得到了刘备的深厚信任。与之不同的是,刘伯温在晚年备受猜忌,甚至在朱元璋的默许下被胡惟庸毒死。即便归葬故土青田,朱元璋依旧心存疑虑,派人挖开刘伯温的坟墓,却发现里面写着六个大字:“开棺见尸者死”。

刘伯温,字基,浙江青田人,不仅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还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散文家和文学家。他被称为“近乎封神”的谋士,传说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甚至能够预见自己死后的事情。刘伯温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已显神童之姿。在府学深造和外出游学的经历中,他不仅通读经书,更精通百家,尤其对兵法韬略有着特殊的兴趣。

公元1333年,23岁的刘伯温前往元大都参加会试,成功考中进士。被元朝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担任县令的二把手。在这个职位上,他与贪污纳贿的权贵官员展开激烈斗争,虽然整治了社会风气,却也让刘伯温深刻认识到元朝的腐败难以一人改变。因此,他辞官归乡,尽管多次起兵反抗,但最终认清元朝的腐败本质,决心隐居不仕。

直到1360年,朱元璋请刘伯温至应天,并尊他为“老先生”。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制定战略,先战陈友谅,后平张士诚,最终北伐蒙元一统天下。然而,刘伯温未曾想到,他的聪明才智竟成为他被忌惮的原因。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功臣进行大封,但刘伯温却仅被封为诚意伯,与同谋主的李善长相差两个等级。朱元璋还扶持了胡惟庸与刘伯温对立。

刘伯温目睹朝野风云,内心寒凉。朱元璋的疏远使他心生辞官归隐的想法。然而,回到家乡后,他发现盗匪聚集,为了维护治安,他希望在这里设立巡检司。胡惟庸借机诬告刘伯温私自寻找有帝王气息的坟墓,朱元璋得知后命令他进京解释。但刘伯温却受到冷遇,朱元璋不理不睬,甚至在他病重时由胡惟庸带药探望。不久后,刘伯温病逝,长子将他的尸体带回青田归葬。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忌惮仍未减弱,派人挖开刘伯温的坟墓。然而,墓穴中却显现出六个大字:“开棺见尸者死”。这是《大明律令》中的一条,讽刺朱元璋触犯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得知此事,朱元璋深感羞愧,后来在诛杀胡惟庸时,将杀害刘伯温作为罪名之一。

这段君臣之情的讽刺,反映了朱元璋当时的政治手法和对功臣的疏离。刘伯温,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传奇的谋士,以其聪明才智、文学艺术的双重身份,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之一。他的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传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cc55e9ecc8fdaf112e9b605cb3c3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