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苏联军队中的美国坦克,苏军对它们的评价都是怎么样的?

2023-03-14   小解说娱乐

原标题:活跃在苏联军队中的美国坦克,苏军对它们的评价都是怎么样的?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估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钢铁洪流。毕竟当时苏军的T-34中型坦克浩如烟海,以远胜于德军坦克的数量碾压了精锐的德国装甲兵。后人对苏军的坦克集群是又敬又畏,于是就给了苏军一个钢铁洪流的称呼。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苏军的装甲部队里可不仅仅是有苏联坦克,更有许多的美国坦克。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的颁布的《租借法案》影响,美国会给同盟国提供军需物资,直面德国陆空军主力,又在早期受损严重的苏联自然成了受益最大的国家。抵达苏联摩尔曼斯克港的自由轮,不仅为苏联带来了他们急需的物资,更带来了许多美制坦克,这对于苏德战争初期中处于劣势的苏联而言十分重要。

那么,在当时抵达苏联的美国坦克,都有哪些,性能又都如何呢?

在1942年1月,苏联收到了来自美国盟友的援助物资,在这批冒险穿过北冰洋抵达苏联的货轮里,就有两种美制坦克存在,分别是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对于当时工业刚刚迁移到乌拉尔工业区,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的苏联而言,这批美国坦克是如此的珍贵,因为他们可以迅速恢复部队的战斗力。

满心开怀的苏联人立刻组织装甲兵学习操作手册,并开始对这两种坦克进行测试。只不过,测试结果却如同一盆冷水扣在了苏联人的脑袋上,原因是这两种坦克都比较拉胯……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六兄弟棺材

先说说被苏军寄予厚望的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这种坦克看上去是威风凛凛,拥有两门坦克炮,一门是装载于炮塔37毫米坦克炮,一门是配于车体右侧的75毫米坦克炮,捎带脚还有三挺勃朗宁重机枪。整个坦克光是车体结构就高大无比,如果加上炮塔和炮塔上面的车长指挥塔,那就更是显得高大威猛了。

然而所有看到这种坦克的苏军装甲兵,那都是要对这种坦克破口大骂,因为这是苏联早就已经放弃开发的多炮塔坦克。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于多炮塔坦克曾经有过定义,那就是设计师打算在坦克里开杂货铺,应该送设计师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大量武器的堆砌除了看上去很吓人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用处,而且会让坦克的装甲变的薄弱起来,活脱脱是在浪费吨位。而且美国人发货的时候,不知道是出了什么毛病,许多坦克的车长指挥塔不翼而飞就算了,还有的车长指挥塔到了而坦克没来。75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弹更是一枚都没有送到。

别说了,苏联方面决定先给美国发个差评,你们的快递小哥太不上心了(运输船),货物有损坏你们知不知道?后经美国方面查证,穿甲弹的缺失是因为商家忘把穿甲弹发货了,下一批次货物里将含有补发的穿甲弹。至于车长指挥塔的问题,这个还真不是快递小哥的问题,而是因为发货时一些坦克的车长指挥塔被拆下单独一艘船运输,结果航行时路遇德国水下哈士奇(U艇),货物部分部件不幸被击沉入大海,损失请找德国人承担。

没办法,苏联人只能黑着个脸测试坦克,同时在内心问候美国方面和该死的德国人。而测试结果,让本就血压拉满的苏联人更加愤怒了——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的问题实在太多。首先,这坦克的火力十分不靠谱,37毫米坦克炮只能给德国坦克瘙痒,7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M72型穿甲弹则非常贫弱,根本对付不了四号中型坦克,对付三号中型坦克都悬。

更让苏联人闹心的是,M3"格兰特·李"的越野能力是奇差无比,虽然它在标准的公路和较为坚固的土路上跑的飞快,可是一进入苏联的烂泥地就跑不动了,测试里在沼泽地里开了不到五十米就抛锚了,只能等待拖车来拖走它。而且这种坦克的的防御力薄弱,大量采用铆钉装甲就算了,它的防冲击内衬还是海绵的,如果中弹起火,车里的人都得被烧成烤肉。

不用说了,这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被批了一个大大的差评,苏联人是捏着鼻子用的,并且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叫做"六兄弟棺材"。(因为苏联人看很多坦克没有车长指挥塔,所以就干脆都给拆了,这样还在车里少放一个车组成员,于是车组成员就变成了6人)

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冤枉的差评

而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也没好哪去,原本就血压飙升的苏联人,如今已经快要患上高血压了。这种轻型坦克纸面数据看着不错,一门M3型37毫米坦克炮在轻型坦克里算是不错了,炮弹初速能达到每秒884米。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厚度是44毫米厚,炮塔正面装甲厚度38毫米,还有一个51毫米厚的炮盾,其余三侧皆为25毫米。使用的发动机也是凯迪拉克七汽缸星型引擎,时速能飚到每小时58公里。

但是等到苏联装甲兵真的测试这个坦克时,就开始压不住自己的血压了。首先,这款坦克的火力过于贫弱,放到当今环境下不太实用了。其次,这坦克竟然是铆接装甲,铆接装甲可不如焊接装甲结实,天知道美国人为什么要用焊接装甲?这要是战场上吃了人家的炮弹,就算不被打穿坦克,铆钉在坦克里乱飞也能把车组成员都打死了。最后,这种坦克的发动机其实是航空发动机,需要使用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充当燃料,对于苏联陆军而言实在是太过奢侈了。

别说了,这个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也得被打上一个差评,要不是这玩意比苏联自己生产的T-60轻型坦克好那么一点,苏联装甲部队才不用这个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大多都被编做独立坦克部队,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里,最先和德军坦克交战的就是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不出意外,这些轻型坦克迎面撞上了德军的中型坦克,死的极其凄惨。

实事求是的说一句公道话,如果论及性能,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优于苏联当时任何一种轻型坦克,对于装甲部队而言是非常优秀的侦察单位。但什么优秀的轻型坦克也架不住苏联人老把它当中型坦克使唤。那轻型坦克是进行侦察用的,不是让你开出去和人家的中型坦克正面死磕的!好端端的侦察单位被送去和敌人正面死磕,啥轻型坦克也架不住这么祸害啊!

M4"谢尔曼"中型坦克——终于有五星好评了

面对苏联方面山呼海啸般的差评,美国方面也是很无奈,因为美军自己很多部队也还用着这两种坦克,于是无奈的美国方面只能承受苏联雪花般的差评。总算到了1942年末,美国自己的新一代中型坦克,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产量大有长进,为了避免差评的美国赶紧把M4"谢尔曼"中型坦克编入了物资清单。

在1943年,苏联收到了第一批M4"谢尔曼"中型坦克,面对这种美国新式坦克,苏联人内心满是狐疑,毕竟之前美国送来的坦克全都是拉胯扑街。而且拆了包装之后,苏联人对于手上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不是特别满意,它看上去实在太高了,估计重心不会太稳当。而且你看这个圆滚滚的造型,车体怎么看都像是个长条面包,真的有战斗力么?

怀着满心的忐忑,抱着大不了就是再发一遍差评的心态,苏联装甲兵按着操作手册开始操作这辆坦克。出乎苏联人的意料之外,这次美国人发的货终于不是垃圾货色了。

首先,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操作手感非常不错,不同于他们自己的T-34中型坦克,想要转向还需要用锤子扳手敲打操纵杆。其次,这种坦克的履带都是挂胶履带,这也是T-34中型坦克上没有的,在偷袭德军的时候可方便不少,起码不会有巨大的噪音。(苏军自己的T-34中型坦克没有挂胶履带,声音隔着三里地都能被人听见)更重要的是,每一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上都有电台,这就方便了坦克之间的指挥和通讯。(在1944年之前,T-43中型坦克大多没有配备电台)

同时,美国送来的是M4A2型"谢尔曼"中型坦克,这些坦克非常贴心的把汽油发动机换成了柴油发动机。这对于苏军的后勤简化十分方便,毕竟苏军坦克都是只用柴油机的,之前那些汽油发动机的坦克可是坑苦了苏联人。另外,M4A2型"谢尔曼"中型坦克配备的坦克炮虽然大多都是M3型75毫米坦克炮,性能与苏联的F-34型76.2毫米坦克炮相当,但部分坦克使用的是M1型3英寸坦克炮(76.2毫米),这种坦克炮是从美国海军的3英寸舰炮修改而来,性能远胜于苏军自己的F-34型坦克炮。在T-34/85中型坦克诞生之前,这种配备M1型3英寸坦克炮的坦克就是苏军手上最强的中型坦克。

这次苏联人终于是给美国方面发来的坦克给了个五星好评,然后兴高采烈的把M4A2型"谢尔曼"中型坦克编入了自己的部队之中。这些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对于苏联意义重大,许多苏军的精锐装甲部队几乎是全员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比如说白俄罗斯方第3近卫机械化军,全军196辆坦克里有110辆都是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很多苏军装甲兵甚至宣称,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远胜于苏联自己的T-34/85中型坦克,足可见这种坦克的优秀。

结语

事实上,苏军对于通过《租借法案》得到的美国坦克的不同评价,也可以看出美国在坦克设计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毕竟,如果对比早期美国坦克在苏联获得了一连串差评,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所获得的赞誉可谓是一种最高评价了。能够在异国他乡获得如此高的赞誉,这对于美国的坦克设计师和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而言,绝对是一种殊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