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吗?”
电影《少年的你》里的陈念这个反问句,像是在叩问着大屏幕前的每一个大人,我们有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给孩子吗?
遗憾的是,那个我们度过童年、度过青春期的校园,不总是那样阳光明媚,一片阴云过去,或许就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前不久去看了《少年的你》,一部讲述校园欺凌的故事。可能我们有些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校园欺凌就存在我们身边。
昨天下午,一则消息突然登上了热搜:
河南禹州,7岁的小女孩多多因为眼睛疼被送进医院,结果却被医生发现眼睛里有异物! 伴着小女孩痛苦地哀叫声,医生用棉签一片一片把纸片从眼睛中取出,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足足有几十片: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取出至少有几十片!多多哭着向妈妈说出了原因,这些纸片是她被男同学按住往眼睛里强塞进去的!
又厚又硬的纸片被塞进柔软的眼睛里,光是想想这个画面,作为一个成年人,都感到无比的后怕。 母亲李女士称,多多的视力严重下降。孩子的眼睛里还有多少残留纸片仍未可知。
光是是听着女儿的哭喊,妈妈感觉心都要碎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平时我们眼睛里不小心飞进一根睫毛,都会非常磨眼睛。 而在视频中,大大小小的作业本纸片被放进小女孩的眼睛,该是多么难受和痛苦。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也不例外。作为家长,为这个孩子痛心之余,也看到了最现实的一点,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导孩子应对校园欺凌?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9 年发布的一则报告,全球 32% 的学生近一个月内都曾遭遇校园欺凌。
他们所遭受的包括身体上的暴力欺凌,也包括辱骂、中伤、排挤等言语欺凌。可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言语上的欺凌,都会给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巨大伤害。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少年,可以完全避过校园欺凌,即使是蜻蜓点水,或者是擦身而过。
2015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了十个省市五千多名中小学生,32.5% 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6.1% 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目前在中国,针对校园欺凌事件,还没有全国性的统计数据。
表面上一片和乐,但不知水面之下,暗潮依旧汹涌。
今年5月,甘肃陇西县,14岁少年张凯被同校同学殴打至颅脑严重受损,抢救无效死亡。
因为一个耳机,打人的五个同学以为他拿了耳机。
14岁少年生前所获证书
张凯去世后,对方家长几次来找张凯的父亲登门慰问时,他都会躲开“听着讨论赔偿,我很难受。”
今年1月,西安一初中,四五名男生将一名男生困在楼梯一角,并对男生用脚踹、棍棒、皮带殴打的视频传出,视频中木棒也被打断。
由于涉及未成年人,学校及有关部门只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
2018年6月,广西柳州两名男生用铁锁狂砸踢打一女生。
同年3月,云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寝室被9名同学轮番殴打,因为她和老师告状。
女生父亲称,她只和我说过她不想上学了,从来没说自己被打,直到看见了视频。
2017年,北京某中学,一少年被逼吃粪便,期间还不断被辱骂和拳打脚踢。
看完这些校园霸凌的新闻事件,突然感觉这个世界上,时刻都有孩子被同龄人羞辱、被殴打、被拍下视频传到网络。这样可怜的孩子太多了。
而这些孩子,还只是因为被拍下视频才得以被人们看见。
那些真正活在黑暗处的孩子们,被折磨成什么样子,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那些没被曝光的校园暴力案件,都藏在施害者的嘲笑中,藏在施害者炫耀的谈资中,而受害者们,只会在未来无数个夜里,从噩梦中醒来。
更让人无力的是,孩子终于下定决心告诉老师自己的遭遇,得到的回答却是:
他们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偏偏欺负你啊?
为什么啊?孩子听到这个回答,也在问自己。
所以到底谁对谁错,难道我真的就这么惹人厌,就这么不该存在在这个世界吗?
多少身材胖的男生女生被起过和动物有关的绰号,多少戴眼镜的孩子被抢过眼镜,多少有口音的孩子被集体孤立,多少因为长相而被嗤之以鼻的孩子.....
太多了,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在他们身后。
校园暴力从来不是个案,它更不该只是一时的新闻热点,热得快冷得也快。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
见惯了教育局的“官方和冷淡”,听惯了学校的“我们没有责任”,习惯了父母的幡然醒悟和后知后觉。
悲催的是,我们习惯了悲剧引起反思,那些早该搬到台面上的问题被当成毒瘤掩盖,可惜它不会自我愈合反而是溃烂成疾。
校园霸凌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各有不同,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更是亟不可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可以被饶恕的犯罪。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能因为不同或者小矛盾就要遭受责难欺负。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抵制校园欺凌,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