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为期两天的北约峰会结束。正如外界所预料的那样,中俄又成了这次峰会的主要针对对象,不过在面对中俄时,北约内部的分歧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北约峰会
北约在讨论针对俄罗斯时,必然绕不开乌克兰问题,但现在北约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非常尴尬。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对外宣称,将支持乌克兰到底,还称让俄罗斯取得胜利是北约无法接受的事。如果北约真这么想,就应该答应乌克兰“入约”的请求,并亲自下场与乌军共同对抗俄军。但事实上,美国在峰会正式举行前,就已经明确拒绝了泽连斯基。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美国不敢和俄罗斯正面对抗。这就让美国在北约的处境非常尴尬,因为各成员国都会怀疑,如果自身遭到俄罗斯的军事打击,美国是否会兑现“共同防卫”的承诺。为了缓解尴尬,美国不仅无视俄方警告,向乌克兰提供了集束弹药,而且还简化了乌克兰的“入约”流程,但这也仅仅是在给基辅当局画饼而已。
另外,在军援乌克兰一事上,北约各成员国都心怀鬼胎,新欧洲希望北约强化对俄乌冲突的干预,老欧洲却希望冲突能够尽早结束,以摆脱难民危机、资本外逃等困境。所以在乌克兰问题上,北约并没有西方媒体报道的那么团结。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在讨论针对中国一事上,北约内部的分歧更是明显。拜登上台后,一直想要将北约“亚太化”,尤其是注重推动日韩澳等亚太国家与北约之间的互动。在美国看来,即使不能吸纳亚太国家,也要将北约与自己亚太盟友间的勾连机制化,以为自己的“印太战略”服务,并借此破坏中欧关系。
但这也只是美国一厢情愿,北约绝大多数成员国都来自欧洲,在他们看来,北约就应该专注于欧洲的安全问题。他们也清楚,北约“亚太化”,实际上是美国想要借欧洲之手削弱中国,最终欧洲的实际利益也会受损。要这些欧洲成员在嘴上附和美国不难,但要让他们拿出实际行动却不容易。所以这次峰会结束后的联合公报中,北约将中国描述为“系统性挑战”,但在日本设立联络处一事上,法国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这一提议也随之流产。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北约高调的要将矛头指向中俄,但各成员国在涉华以及涉俄问题上却貌合神离。相反,并不是盟友关系的中俄,却在务实的对话中不断深化合作。据环球网7月12日消息,俄前驻华大使透露称,中方已经邀请普京于今年10月份访华。这则消息很快得到了我外交部的间接印证,而且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这则消息时还表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举行,中方正在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保持沟通。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因此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次普京访华,不仅仅是为了与中方高层互动,还是为了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由于疫情影响,2019年举办完第二届后,第三届直到今年才举行。而此前每一届论坛,普京都有参加。不过和以往不同,普京此行将决定着俄罗斯的未来,原因有三。
第一,俄乌冲突让俄罗斯与西方在经济以及政治上彻底决裂,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和好。对于俄罗斯来说,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向东看”,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在中国的崛起进程中寻求机遇。而“一带一路”倡议又是我国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俄罗斯现在不仅需要和中国深化能源这一传统领域的合作,还需要在农业、矿产资源、汽车、家电以及诸多高技术领域与中方开发合作潜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将给中俄经济合作按下“加速键”。
俄罗斯总统普京
第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美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机制正不断完善,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发展压力将继续增大。更糟糕的是,俄罗斯整体实力被削弱,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也因此有所减弱。在经济方面,俄罗斯需要进一步增强欧亚经济联盟的活力,以避免中亚国家出于经济因素在政治上倒向西方。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是俄罗斯避免中亚国家倒戈的必然选择。
第三,普京此次访华,除了经济合作外,俄乌冲突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尽管中国不是冲突的当事方,也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冲突,但我国对俄乌冲突的走向有着绝对的影响力。普京需要与中方积极沟通,才能避免在乌克兰问题上被国际社会孤立。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结合
所以普京10月份的访华之行,关乎着俄罗斯的未来。至于北约,我们既不必过于担忧,也不能高估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必须保持底线思维,通过强化与欧洲的合作,增大欧洲跟随美国“反华”的成本,从而更好的阻止北约向亚太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