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二禾
湖南一位妈妈收到了儿子送的10本书,一看书名,全网都乐了:
《不吼不叫,妈妈的一场修行》
《非暴力沟通》
《好妈妈有办法》
《你只是假装在陪孩子》
……
单看书名,都是一些“父母成功学”书籍,暴露了孩子对妈妈的严格要求和殷切企盼。
送礼时,男孩还不忘对妈说:“我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笑着感叹,比起望子成龙,望母成凤显然更沉重。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鸡娃早就不新鲜了,反向鸡妈才有意思。
常德一对双胞胎小姐妹,饭前偷吃小食品被发现,妈妈刚批评一句:“你们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像萌萌一样?”
姐妹俩立刻反驳:
“我们为什么要和她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要你像菁菁老师那么温柔,你能不能做得到啊?”
妈妈顿时语塞,一句话也接不上来。
有时候,孩子才是逻辑高手。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话你无从反驳。
综艺《放学后》里的小男孩小宝,他在练琴时,爸爸手拿毛笔,在一旁指指点点:
“停停停!位置不对!”
“又错了!”
“你怎么死气沉沉的!”
小宝也不示弱,直接反击爸爸态度有问题:
“你别用这个指着我。”
你来我往几句话,老爸的血压直接飙升到162。
第一回合落败,爸爸妈妈不甘心,要联手“批斗”小宝。谁知刚张开嘴,就被怼得体无完肤:
“爸爸喜欢找别人的问题,从不找自己的问题”,
“妈妈有时候情绪控制得不太好。”
先是明确爸爸的问题,又精准地指出妈妈的缺点。末了,还不忘继续神补刀,自信地申明观点:
“我没有怼你们,我觉得自己说得对。”
孩子据理力争起来,真是一针见血,句句切中要害。
小宝说出了无数孩子心声:“他们以前指指点点我,现在我要指指点点他的坏毛病!”
别小瞧孩子,其实小小的他们,是最伟大的观察家。
当父母举着放大镜,紧盯住娃的缺点时,却不知道,孩子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审视父母。
谁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意义深远,可无论从家庭幸福,还是亲子角度来看,鸡父母的意义,其实早胜过了鸡娃。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能被孩子教育其实也挺好。
寒假期间,同事天天唠叨儿子懒:“我像你这么大,5点就起来晨读!”
儿子躺在床上翻了个身:“你先做到,再教育我!”
同事想继续唠叨,可突然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啊。
从那天起,她天天早起看书,儿子见状,也不犟嘴了,读书更自觉了。一个月下来,同事业务都精进了不少,和孩子关系也近了。
中国少年报做过一项调查,75.4%的青少年,都认为父母太强势。
在这种亲子关系里,孩子的任何声音,都进不了父母的耳朵。
而肯让孩子教育的父母,无形中给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沟通关系,家庭氛围就是这样好起来的。
家庭关系和谐
孩子在写作业时溜号,爸爸迁怒于妻子,觉得她没教育好。
一旁的儿子提醒爸爸,“你跟妈妈好好说话,好吗?”
爸爸气得背过身去:“我哪句话说得不好!你学习态度有问题!”
儿子纠正爸爸:“学习是我的事,不是她的事儿。”
@都市快报
爸爸还有点不服气:“学习本来就归她管!”
儿子继续反驳:“学习方面归她管,家务也归她管,她不累死!”
这一番话,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说得爸爸理屈词穷。
懂得和父母沟通的孩子,也更懂得心疼父母,让家庭关系更和谐。
给予父母力量
前一阵,在浙江打工的祝先生,累到崩溃。
没人带娃,他只能带着2岁的女儿去工厂加班。
就在他最沮丧的时候,2岁的女儿搂着他的脖子,亲了爸爸一口,然后认真地说了一番话:“别灰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没有!你是最棒的!”
一句话说得爸爸马上笑了。
不是只有父母带领孩子成长,在我们脆弱的时候,孩子也会成为我们的精神依靠,给予我们巨大力量。
教育家简·尼尔森说,好的亲子关系,是学会接受孩子一切的反对声音。
这背后的心理逻辑是,当父母低下头,弯下腰,虚心接受孩子“教育”的时候,能够给孩子更亲密的关系,更顺畅的沟通,以及更和谐的爱。
作家尹建莉在女儿4岁的时候,坚持每周开一次会,会议内容就是互相指导其他家庭成员,他哪里做得不足。
她惊喜发现,女儿给自己和丈夫提的意见越多,自己和丈夫收获的就越多。
被教育以后,她懂得了原来自己和老公并不完美,有了这样的认知,夫妻俩对女儿也就就更加宽容;
沟通多了,家庭氛围更轻松了,全家沟通起来更畅快了;
更主要的是,自己和老公也和女儿学会了诚恳表达意见,感情也更好了。
好父母,真的是孩子教育出来的。
这也许就是亲子路上最大的惊喜,陪你一起长大的同时,我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一个视频里,爸爸气哼哼地指着一篇55分的作文,让儿子给他大声念出来。
小男孩大声念道:
“我的妈妈是神仙,什么都能做到,吃喝拉撒全管。
但是嫁给了一个王,王从来不干活,脾气也不好,眼睛瞪得比妈妈大,生气还要拍桌子……”
说完,男孩还学着爸爸的样子,比划了一下发脾气的样子。
本以为是自己在教育孩子,没想到,自己却被儿子反上了一课。只见爸爸的表情由难堪转为阴暗,逐渐转晴,最后噗嗤笑出了声。
过了几天,出差回来的妈妈,看到一向不干活的老公,竟然在厨房乐呵呵地做饭,惊到不敢相信。
当孩子给你上了一课时,放下父母权威,谦虚低调地接受,认真迅速地调整,让孩子看到你的改变,才会把更好的爱给孩子。
好孩子,是父母教育出来的;
好父母,也是孩子“教育”出来的。
弯下腰,听听孩子的声音,和孩子一起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 End ——
作者:二禾,记者,甜品师,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字,偏爱甜蜜浓郁的奶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