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品牌,兴奋又迷茫

2023-08-24     每日汽车观察

还有一周多的时间,“IAA MOBILITY 2023”就要拉开帷幕了,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慕尼黑车展。

疫情前,IAA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是法兰克福车展,全球顶级车展之一。2021年它改名为IAA MOBILITY,举办地也变为了慕尼黑。

IAA一直是大众、奔驰和宝马等欧洲车企的主场,随着中国品牌出海步伐加快,如今它也成了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热衷的舞台。

今年,就有包括比亚迪、上汽名爵、小鹏、零跑、阿维塔、赛力斯在内的主机厂和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地平线、商汤绝影、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参展。

有些品牌选择慕尼黑车展作为新品首发的舞台,比如阿维塔就将在车展媒体日亮相阿维塔12。而已经与大众汽车合资的新造车小鹏汽车,以及正在与跨国车企谈合作的零跑汽车,则将慕尼黑车展作为展示实力的舞台。

眼下,很多中国电动车品牌将欧洲作为出海重点市场,自然希望借助慕尼黑车展的机会大秀肌肉。车展期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也首次移师海外,彰显中国品牌的雄心壮志。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汽车咨询公司Inovev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有8%是中国品牌制造的,2022年这个比例是6%,2021年是4%。

这个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安联集团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至少有11款中国制造的面向大众市场的新电动汽车将在欧洲推出。

这让很多欧洲汽车制造商感受到威胁,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 不止一次警告称,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入侵欧洲市场。

对中国品牌来说,进军欧洲市场的过程不会太顺利,对任何外国品牌来说,欧州市场都充满挑战,当初日本和韩国车企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依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

欧洲消费者对于不了解的新品牌和新车型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同时欧洲市场十分多元化,不同国家的用户在需求和品位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调查显示,大多数欧洲潜在的电动汽车买家不认可中国品牌。

YouGov在2022年调查了1629名德国消费者,其中只有14%的人听说过比亚迪,这一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制造商;17%的人听说过蔚来,10%的人知道领克品牌,8%的人知道小鹏。

而受访的德国消费者中,95%的人了解特斯拉,其中10%的受访者考虑下一辆车购买特斯拉。而在那些认识中国品牌的德国消费者中,只有不到1%的人考虑购买。

当然,除了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以及整体欠发达的电动汽车市场之外,高成本也是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品牌必须克服的问题。

有竞争力的价格是中国品牌的优势,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只有3.2万欧元,而欧洲的平均价格为5.6万欧元。

但是当中国品牌在欧洲销售电动汽车,这种优势很难保证。极氪汽车欧洲CEO Spiros Fotinos表示,物流、销售税、进口税和满足欧盟法规认证等环节都会增加成本。

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名爵则表示,最大的挑战是物流,通过繁忙的港口将汽车从中国运往欧洲各分销点的过程很波折,而且交货时间漫长。

对中国品牌来说,挑战无处不在,并且会长时间存在,就像当年日韩品牌开拓欧洲市场时遇到的困境一样。

但是面对挑战的最好办法,是积极拥抱竞争,这也正是这些中国汽车品牌在慕尼黑车展上积极亮相的用意所在。

最后,小小的预告一下,每日汽车电讯主编宋双辉将会代表AutoLab和每日汽车电讯前往慕尼黑车展,给大家带来一线报道,敬请期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aa6059d2f1401180cb5729248bb4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