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达的欧美国家就开始研究对风能的利用,并研制出了第一台风力发电装置,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已经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当时最大的风力发电风车,对于这种完全0污染,获取过程也几乎0成本的清洁能源,欧洲各国都纷纷跟进,但是原本应该是清洁能源大放异彩的当下,欧美国家却在纷纷拆除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是陆上的“大风车”,难道研究使用风电已经几十年的欧美国家,突然发现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危害,为何在2008年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拆除行动。
对此欧美国家给出的解释居然是环保,虽然环保问题不能说和风能这种清洁能源毫不相关,至少也不是该被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西方国家的思路的确有点独辟蹊径,首先提出的就是保护鸟类,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可能被风力发电机如砍刀一般的扇叶劈砍,特别是夜晚,风力发电机上发出的灯光,对于具有趋光性的鸟类和昆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昆虫的聚集又增加了鸟类为了觅食而聚集在风力发电机周边,更加重了鸟类受到袭击的风险,特别是成排成片部署的风力发电机就如同一张猎杀的铁网。
据统计美国目前总共有5万多台风力发电机,每年会因此造成57.3万只鸟类丧生,而欧洲英法德等国,同样因此产生的鸟类丧生数量也差不多。再加上风力发电机突然的启动和扇叶转动的声响,会对栖息在周围对噪音敏感的鸟类造成惊吓,从而飞离栖息地无处藏身。
这样的说法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城市摩天大楼建设造成的相似影响,甚至猫对鸟类捕杀的死亡率都是风力发电机的数千倍。很明显欧美拆除风力发电机另有原因,其中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别看风力发电本身没有成本,但是前期建设的投入依然不小。
一台0.5至2.0兆瓦左右的风力发电机,就要90万欧元,相当于700万人民币,如果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风电利用率降低的话,那么的确使用风电将成为鸡肋般的存在,特别是风力发电机还存在报废的污染处理问题。
以一台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来看,每年大概可以发电500万千瓦时,收益也就200万左右,按照一台投入大概超过700万乃至近千万的成本,要4、5年才能够实现回本,前提还是能够保持持续运转,并且没有太大故障造成巨大维修成本的前提下。但风力发电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大并且不稳定。
虽然风力发电机除了风轮和发电机,内部还有变速机和控制系统,能够确保无论风力大小,机械能向电能转化的过程中都会维持稳定,但是如果风力太小,发电机就直接不会启动,发电风车也就真成了摆设,特别是近些年,欧洲经常出现超高压天气状况,导致海上风速大幅减小,陆上风力更是相应减弱。
再加上欧洲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强,但是普遍疆域面积较小,很难形成规模化的风力发电效率。美国倒是面积广阔,但是在地形上主要以中部平原占比居多,而风力发电机更多是要安装在中低山地的山顶、山脊,或风力强劲的高原,这就使得整个欧美国家在发展风电上没有先天性的强烈优势。
再加上风电设备依然会报废产生污染,比如根据数据显示,到今年底欧洲将会报废1.4万片叶片,而美国同样会产生210吨的相关叶片塑料垃圾。
而中国能够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恰恰就是通过丰富的风能资源,规避了欧美国家风能不够足,并且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的两大问题。我国在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以及青藏高原拥有集中性的风力资源,每年风速3米每秒以上接近4000个小时,50米高度3级以上风能储量高达18.5亿千瓦时。加上西北、内蒙古等地区地域辽阔,适合大规模风力发电机的安装。
更重要的是我国风力发电技术领先,不存在需要花费高价购买发电设备问题,而且能够通过规模使用均摊成本。目前全球仅有的2台5兆瓦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分别来自荷兰和中国,而中国又更进一步在今年制造出了1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什么概念?转一圈就够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再加上中国领先世界的输变电技术,让铺设再偏远的风力发电机,电力也能得到合理调配使用,而这恰恰也是欧美所欠缺的,所以欧美眼中的“垃圾电”,实际是我国的重要电力能源,所以不用听欧美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