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南沙守备部队选调干部,我的条件正好符合,要不要报名?”
今年3月,南海舰队某部助理工程师姜超打电话征求父亲的意见,从繁华都市前往边陲岛礁,姜超内心充满矛盾,父亲的意见对他很重要。
南沙条件艰苦,地处南海一线,时刻面对复杂敌情。姜超的父亲姜光鸿静静地听完儿子的述说,果断地告诉他:“好男儿,就该守边关!去,到南沙去!”
为什么如此坚决地支持儿子?放下电话,姜光鸿仿佛感觉到,当年的血性豪情在心里不断沸腾。
姜超的父亲在西南边陲
那一年,祖国西南边陲,面对入侵者,我国发起自卫还击,面对国家危难,姜光鸿向父亲问出了和姜超同样的问题。“好男儿,保家卫国去!”听到姜光鸿激动的话语,姜超的爷爷姜佐臣虽然双眼已失明,但仍鼓励儿子到前线去当兵。
同样,这份魄力源自于姜佐臣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
1947年6月,只有20岁的姜佐臣参加了第四野战军,跟随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广州,打过辽沈、平津战役……大大小小的战斗不知道打了多少场。姜佐臣英勇杀敌,立下30多次战功。姜超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讲故事,讲到动情时,他都要从柜子里拿出装满军功章的小箱子给姜超看,充满自豪。
姜佐臣的立功喜报
然而,让姜佐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军旅生涯会在全中国即将迎来胜利的时候划上句号。
1949年10月,在解放广州的一场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姜佐臣的左眼穿过右眼,带走了他的眼球。那一刻,姜佐臣脑中一片空白,紧紧捂住自己血肉模糊的双眼,他抓着战友的手说:“先别管我,赶紧战斗!”战斗结束后,医生立即给姜佐臣进行了手术,当时条件有限,没有麻药,8个人死死摁住他,才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因为这次战斗,姜佐臣荣立大功一次,但却永远失去了双眼,不得不离开自己热爱的军营。
1949年底,姜佐臣选择回乡务农,家境清贫,却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总对家人说:“组织给我们的优待已经很多了,不要再给政府增加负担。”
1986年10月,姜佐臣19岁的儿子姜光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炮兵,短暂的新兵训练后,参加团里组织的新炮手比武一举夺冠,不仅获得嘉奖,还被评为“神炮手”。随后,姜光鸿所在部队开赴前线。因为父亲是伤残军人,按照规定,姜光鸿可以不上前线,但他谢绝这样的“照顾”,两次递交请战书,最终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
西南热带丛林,温度高、湿度大、衣物霉烂、食品变质……姜光鸿和战友们克服各种恶劣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给侵略者予以有力打击。在长达两年多的边境作战中,他共经历大小战斗50余次,由于作战英勇,荣立三等功。回顾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姜光鸿总是说,作为一名军人,能够为国家而战,是无上的荣光。
姜超与家人的合影
父辈的故事深深地影响着姜超。2009年9月,姜超被军校录取。报到前,姜超一边给爷爷洗脚一边说:“爷爷,我考上军校了!”当时,姜佐臣已经因病意识不清,却依然颤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出了一句“好”!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包含着姜佐臣对姜超的期许,也是对姜超献身国防的欣慰。但让姜超深感遗憾的是,在他新训期间爷爷因病去世,他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
一直铭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姜超时刻不敢放松自己。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年年被评为优秀学员。2013年6月毕业时,他因成绩优异被跨军种分配到海军某部。面对陌生的岗位,姜超从头学起,主动向身边战友请教。毕业以来,姜超3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他以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
姜超和父亲视频通话
2016年,单位列装某新型装备,他奉命担任该装备项目组长。没有经验可循,更没有现成的教案,姜超带领战友们迎难而上、连续奋战,组织装备实操训练,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最终仅用3个月时间,一份贴近实战的训练教案就新鲜出炉。
祖孙三人的选择印证了一代代革命军人无悔的誓言。如今,守卫在祖国南沙的姜超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虽然战备任务繁重,但他每次都告诉父亲:“我要像你和爷爷一样,不能给你们丢脸。”
好男儿,守边关!
- END -
图文:黎友陶 周越 赵建
编辑:柯鳗
勇立南海潮头 守望四海风云
邮箱:nhjdgzh@163.com 电话:0759-766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