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屡屡犯错不改,父母可尝试“自然后果惩罚法”,比打骂管用

2020-03-08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父母都相信"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总是严加管理,也就是"严"字当头。对于孩子犯错或是屡教不改,部分家长都会偏向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训孩子,例如呵斥、打骂、责罚等方式。

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在严格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确实会感到害怕,也比较少出现再犯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过度的惩罚教育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例如孩子变得胆小或是叛逆。

家长也反映,有的时候孩子犯错了会积极地承认错误,让家长总是找不到理由来惩罚孩子,但是事后孩子仿佛把认错的事情给忘记,照样出现同样的错误。 家长说到,每次孩子犯错,自己一开始总是很生气,但是孩子一认错自己就心软,没有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但是孩子却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说了也是没有效果,对于孩子的屡教不改,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对于孩子犯错的问题,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责罚、引导或是教育,但貌似每一种方法都没有多大的效果,孩子有时还是出现同样的错误。想让孩子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家长或许可以尝试一下"自然后果惩罚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孩子的错误行为。

有时候孩子犯错确实需要打骂,但家长也要意识到长期的打骂也会带来负面效果,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自然后果惩罚法"能够给我们新的教育启示。那么,究竟打骂可能带来怎样的负面效果呢?什么是"自然后果惩罚法"呢?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应该要注意哪些操作技巧呢?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

孩子总是犯错?打骂会产生副作用

有的家长说到,因为自己从小也是被父母教训过,知道被人打骂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是如果不打骂孩子感觉自己心中总是过意不去,担心孩子会从此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自己还是狠下心来教训孩子。

没错,打骂的确能够对孩子起到震慑作用,让孩子长记性、不敢轻易地再犯错误,但打骂产生的作用并不仅是如此,它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如果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大多采用打骂的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冲击,让孩子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总是害怕自己会再次犯错,导致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不敢轻易地接近父母,让亲子关系出现疏远和破裂,不利于孩子家庭价值的形成。

孩子出现性格偏差。所谓"物极必反",家长对于孩子的打骂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出现极端化,如胆小或叛逆。一方面,父母的打骂可能让孩子出现恐惧、害怕的心理,对于外界事物变得小心谨慎,也不敢轻易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父母的打骂可能让孩子在心中积压不满情绪,长此以往,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会忤逆父母、性格粗暴,影响孩子以后的家庭组成和人际关系。

屡教不改?家长试试"自然后果惩罚法"

对于孩子总是犯错不改正的问题,粗暴的打骂或温和的教育引导都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或许家长也可以尝试新的方法——"自然后果惩罚法",以新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孩子。

什么是"自然后果惩罚法"呢?它是由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他在书中提到,"如果孩子出现冒失的行为,家长只需要让他们碰到有形的障碍或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子就能让孩子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换一种说法,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多的教育和呵斥,而是转换方式,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或影响,让他们自己去面对事情的后果,那么他们自然就能够明白自己犯下的错误和带来的影响,从而懂得改正错误行为。

家长以前总是认为教育、打骂就能让孩子懂得错误,也知道孩子没有多大的能力去应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所以总是在教训孩子之后还帮忙收拾"残局"或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子反而让孩子认为父母的教训只是一种形式。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想让孩子获得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亲子去体验、去了解,总要尝试过了,孩子才能懂得自己犯下的错误,才能将这样的教训记在脑子里,提醒自己不能再犯。

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说家长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引导孩子,告知孩子某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毕竟孩子的经验有限、有些错误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要及时告知孩子,让孩子知道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自身的经验来告知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做出选择、承担后果。

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法"也需要技巧

想让孩子获得成长、记住教训,"自然后果惩罚法"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家长也要明白,这个方法的使用也是需要技巧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几点实操经验。

1、父母要坚定立场。

想让孩子获得成长,家长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自己狠得下心,要守住自己的立场。父母对于孩子总是充满了爱,所以总是忍不住就对孩子心软,但这样毫无原则的退让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家长要坚守,不能总是轻易地帮助孩子收拾残局,而是得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事情的后果,学会自己去处理自己造成的问题,让孩子切实得到教训,这样子孩子才能记得自己犯下的错误,从中得到成长。

2、家长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后果。

对于某些错误行为可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就要提前进行干预,例如闯红灯、打人等行为都可能带来生命危险。家长要在事前就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新闻或是别人的经验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这些错误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让孩子提前感受到后果,让孩子在日后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行为。

3、家长切忌不要借题发挥。

让孩子感受后果不是为了表现我们的经验丰富,而是想让孩子切实得到成长,所以在孩子犯错、体验到后果的时候,家长要记住不要插上一句"让你不听我的话""早就让你不要这样子了,你就是不听"等,这样子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子就达不到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的作用了。

家长要知道,孩子小的时候单纯的打骂和教育反而没有什么效果,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后果才是有效的方法,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出现的错误都是危险系数比较低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安全,不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

我们大人也会犯错,孩子也是一样,所以家长不要总是期待孩子能一下子就长大、懂事,他们也需要去经历和体会才能得到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出现巨大的错误,影响人生道路。所以,家长要多点耐心,孩子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也是我们的考验,放慢脚步,让孩子一步步地成长!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NDvwHABjYh_GJGV2r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