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启动以来,山东、上海、广东、深圳四省市援疆医疗队带着先进的设备、过硬的技术,在完善设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喀什地区大力支持,助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山东援疆医生、喀什地区肺科医院院长李冠贞和张道福主任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讨论病例
一批批援疆医疗专家背起行囊,奔赴边疆,在聚焦各族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传授前沿医疗理念和技术,为当地培养医疗骨干人才,打造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与以往“撒胡椒面”式医疗援疆相比,组团式帮扶更注重组团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让喀什各族群众在家门口持久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院包科” 提升医疗水平
上海援疆医疗队将科学理念和先进经验“带土移植”到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针对当地疾病开展系列临床新技术、新项目,采取“以院包科”的形式,着力打造优势重点学科。上海中山医院等8家“三甲”医院的顶尖学科与该院携手打造了心血管疾病等8个临床医学中心,上海瑞金医院与该院联合成立实验研究中心,形成上海“三甲”医院扶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8+1”模式,共享上海优质资源,助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学科和实验研究的发展。
上海第九批第二轮援疆专家王海明带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开展南疆第一例肩关节镜手术。唐军 摄
“以院包科”的支援模式既保证了将最新的诊治技术和理念输送到帮扶科室,也保证了对口支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援疆专家陈治宇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他说:“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是综合性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肿瘤放疗科和肿瘤内科交替支援的形式,保证了医疗援疆支援的连贯性,从放疗和化疗两方面提高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肿瘤诊治水平。”
2018年9月19日,山东省卫健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山东援疆指挥部三方共同在喀什签署山东省属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喀什地区肺科医院重点科室“以院包科”协议。山东省立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结合肺科医院发展需求,分别与对口帮扶的肺部疾病微创诊疗科、重症监护病房、结核科、呼吸科签署了《山东省属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喀什地区肺科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协议》。
四所医院领导表示,这既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务,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下一步将以“以院包科”的形式组团式帮扶喀什地区肺科医院,从人才、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继续加大对医院的帮扶和支援力度,全面提高喀什地区肺科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
倾囊相授 促进人才进步
广东援疆坚持“援助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理念,注重发挥“前后联动,示范引领”的传帮带作用,激发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自身发展活力,培育自身发展动力,推动创建了暨南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借力大学系统雄厚的科研教学资源和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通过“大学+科技+医院”三位一体组团式援建模式,培养和带动本地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浓厚本地科研学术氛围,着力培养医院人才队伍综合实力,注重培育干部人才孵化能力,实现医教研管同步发展,实现医院提质升级、转型发展和辐射基层的目的。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举办“导师带徒”拜师仪式。
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曲永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他精湛的医术和把患者当亲人的医者仁心感动了科室的年轻医生,大家纷纷拜他为师,他说:“我一定要做好‘传帮带’,将技术留下,为喀什培养优秀的皮肤科医生。”
山东省第九批援疆医疗人才王文博来到疏勒县人民医院以后,担任了疏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他发现医院平时工作繁忙,专业培训缺乏,于是通过院内查房、远程会诊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实地培训,还利用闲暇时间给科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
疏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阿提开姆·赛麦提说:“王文博主任来到急救中心以后,规范了科室的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患者的救治能力。”
根据中组部援疆干部人才选派计划和地区人才统筹项目、深喀、深塔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培训项目要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共选派40多批次共300余名深圳卫生党政干部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进疆,“传帮带”当地医疗卫生骨干3000余人,培训受援地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0多项,下乡指导基层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3000余次,为受援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深圳的无私援助下,塔什库尔干县人民医院无论是基础设施的“硬实力”还是医疗技术的“软实力”都有很大提升,3月29日,塔什库尔干县人民医院正式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结束了该院作为南疆地区唯一一个没有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成为新疆海拔最高的“二甲”医院。
真情援疆 造福各族群众
山东一直将结核病防治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在喀什开展结核病防治试点项目,以结核病防治为重点,加大南疆地区公共卫生推进力度,并使之成为最接地气的援疆工程,成为服务于南疆基层群众、改善民生、温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在英吉沙县苏盖提乡等地的卫生院里,自从山东在当地开展卫生援疆工作以来,每天早晨,结核病患者都能免费领到一份“营养早餐”,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一杯奶、一个馍、一个蛋,看似简单的一份早餐,对当地患有结核病的村民来说,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营养早餐+集中服药”的管理模式,既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患者体质,又能让患者按时服药,有效地控制传染源。
自上海对口援建以来,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渐可以和上海的大医院媲美。上海市不仅派出了最好的医生,而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更新设备。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全面启动无障碍就医等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
在上海的援建下,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倾力打造南疆首家掌上医院,患者足不出户,不用排队,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手机轻松享受“三甲”综合医院的专家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功能。南疆首家“掌上医院”的上线,改变了患者的就医模式,提升了就医体验。
近日,来自英吉沙县色提力乡的患者图荪古丽·伊米提及家属将写有“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的锦旗送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表达对广东援疆专家苏凯的感激之情。图荪古丽2年前出现左下后牙区疼痛流脓不适的症状,反复发作。2年的时间里,她在家人的陪同下跑遍当地大小医院,试过各种治疗方法,皆无好转。她得知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有来自广东的援疆专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
援疆专家苏凯带领口腔科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下颌骨囊肿摘除手术,术后她很快恢复了健康,摆脱了长期病痛的折磨。心怀感激之情的图荪古丽在复诊时含着热泪说:“感谢党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看得起病,而且还有这么多优秀的援疆专家不远万里来‘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内地优质的医疗服务。”
深圳第九批援疆医生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斯坦自治县义诊。
深圳市始终把帮扶塔什库尔干县作为“家里事”“分内事”,不遗余力,鼎力帮扶。通过江苏—深圳医疗联盟协作,深圳援疆指挥部、江苏援克指挥部联合启动了塔什库尔干县先心病免费筛查工作,将符合手术指征的3名塔吉克斯坦族患者纳入江苏援克州“润心计划”,实施了免费医疗救助;皇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援助700万元,建设塔什库尔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卓越集团联合深圳市儿童医院,每年实施“残疾儿童康复”工程;援塔支医队狠抓学科建设,援疆专家潜心研究启动心血管、高原病等重点科目,填补了结石微创手术等10余项技术空白,医院手术次数增加15%,转院率下降54%,疑难病例诊断率由25%提高到73%,农牧民群众亲切地把塔什库尔干县人民医院称为“深圳医院”。
如今,在四省市援疆医疗团队的帮扶下,喀什各族群众不必跨市、跨省看病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地区”的目标。而越来越多的援疆专家也把喀什作为第二故乡,用自己的妙手仁心,造福着各族百姓。(中国喀什网记者 古丽革乃·艾尔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