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1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每年仅果品交易市场就会给每个贫困户2500元的分红,下一步我们还将实现全村人人有分红的目标……”说起村里的扶贫工作成果,芝阳镇寿寺村第一书记颜蕾滔滔不绝。这只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韩城市围绕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破解发展瓶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域内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17年初,精准识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79户10041人,贫困发生率4%,贫困村51个。截止2018年底,累计实现减贫2442户8461人、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剩余贫困人口806户1385人,贫困发生率为0.58%。2019年度完成减贫173户446人,剩余633户93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8%,贫困人口已降至千人以下。韩城市成功上榜全国小康县市100强,荣膺首批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城市。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扎实部署,快速行动,抓早动快、超前部署,织密市、镇、村三级联动扶贫网,抓实抓细,紧锣密鼓打响收官之战。市委书记褚锦锋多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务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对所有困难户全面实施帮扶。建立了市级层面五位书记共抓脱贫机制,每个镇办确定一名市级领导担任脱贫攻坚前沿“总指挥”,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做到市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联村包户,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派驻和村企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制定下发了《韩城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韩城市脱贫攻坚工作监督问责办法》等,市委对承担脱贫任务较重的单位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人大、政协不定期到各单位监督脱贫攻坚工作,审计部门对重点部门及镇(办)脱贫攻坚审计实现了全覆盖。
板桥镇共裕村地处偏远山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推行“党建+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党员+贫困户+农户”等党建+的工作模式,建立专业合作社3个,发展中蜂养殖50亩,花椒种植1000亩,核桃种植500亩,形成了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的新格局。
近年来,韩城市始终将产业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本之策,始终将产业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本之策,全市特色产业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达55万亩4000万株,已基本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花椒产业全覆盖。依托花椒特色产业,全市182个行政村,173个村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覆盖率达95.1%。其中,5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同时科学谋划布局产业扶贫项目,全年共确定产业扶贫项目40个,谋划建设花椒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园47个,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质量。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我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韩城市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大扶贫格局”。全市61家企业包联全市51个贫困村和11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累计消费签约逾3000万元。各企业、金融机构注重向贫困劳动力常态化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实现就业2504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产业分红、土地流转帮扶等形式,不断深化村企结对帮扶成效。通过合作援建、智力支持、就业带动、捐资助贫等方式,全面助力脱贫攻坚,促进贫困村和低收入村均衡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明显。聚焦产品销售难问题,搭建扶贫产品销售平台,与天猫、京东等签订扶贫产品线上交易协议,搭建贫困户产品销售平台。动员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带头示范,社会各界积极购买扶贫产品,奉献一片爱心。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我们要全面落实“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实施方案,卡实节点、责任到人,奋战100天,全力打赢这场全民幸福攻坚战,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最满意有答卷。”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韩城日报(记者 冯丽颖)
陕西网韩城站(编辑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