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梨“火”了,可以用家用冰箱自制吗?
最近,你被各种东北特色旅游的短视频刷屏了吗?
近日,#上海至哈尔滨2月热门航班票价破3千元#的消息火上了热搜,今年冬天,哈尔滨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从各地飞往哈尔滨赏冰乐雪的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大批南方游客涌入哈尔滨,当地的文旅项目也不断更新换代。比如,为了照顾对冻梨不知如何下口的南方人,推出了冻梨摆盘。随着互联网上对东北旅游的讨论热度攀升,冻梨、冻柿子这些当地特色美食也引起了无数南方网友的好奇,更多人开始蠢蠢欲动:
去不了东北,能不能用自己家冰箱的冷冻室自制冻梨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普通的梨是如何变成通体黝黑的冻梨的。
进入十一月之后,东北的气温就会下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等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才会开始升温。漫长的寒冬使得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内的东北地区,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冰箱”。在这样的环境中,食物天然不易腐烂变质,这里的人们也就有了“冰雪饮食”的习俗。
冻梨一般选用九月末到十月初成熟的晚熟梨品种(常见的为南果梨、尖把梨、花盖梨),采摘之后装入纸箱或塑料筐中,储存于背阴的凉棚或通风良好的室内;也有直接在地面铺塑料布然后直接置于其上,或者成堆贮藏。等到进入冬季气温下降,自然冷冻。
冻梨黑黢黢的颜色则是因为在冻藏过程中,梨的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与氧气结合,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发生酶促褐变形成了有色物质,而并非反复冷冻解冻产生的变质腐烂效果。
既然是依靠低温,那么用家里冰箱的冷冻室能否模拟东北的自然环境自制冻梨呢?
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自制冻梨”的关键词便会发现,社交平台上没有东北天然“气候优势”的南方人在家中用冰箱自制冻梨的教程里,大多都会反复解冻再重新冷冻,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细菌增多,甚至是梨的腐坏,吃后很可能引发肠胃疾病。
家用冰箱的冷冻温度最低只有零下18度,而东北的气温最低都能达到零下50度左右,一晚上就可以把梨冻熟,如果使用冰箱则需要好几天才能将皮冻变色,想要冻成真正的冻梨可能遥遥无期,就算形似,其果肉的成分也会略有不同,因此南方人如果想用冰箱自制冻梨不必盲目追求梨的表皮变黑。
此外,平时超市冰柜里常见的冷冻蔬菜水果也无法用家里的冰箱自制替代。
家用冰箱虽然可以制冷,却无法达到速冻的要求,在家用冰箱或冰柜中冻水果会严重导致细胞脱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可是把冻得邦邦硬的水果重新拿到室温下,没过几分钟就会发现,有的水果化成软趴趴的一滩,看着食欲全无。
冻伤的水果蔬菜不仅营养成分遭到破坏,还很容易变质;汁液的大量流失也会使得水果果肉更容易腐烂。所以在家冻的蔬菜水果,如果没有一步到位,反而会白白浪费。
还要注意的是,家用冰箱的低温虽能抑制细菌繁殖,但却杀不死细菌。
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中国5个城市的15台冰箱为研究对象,在冷藏室、冷冻室等四处分别采样,共分离得到超过450株细菌。比如,像李斯特菌这种嗜冷微生物,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中也能够生存。
在正规的生产线上,蔬菜水果冷冻前需要经过多个预处理步骤,再加上越来越先进的速冻技术,像苹果、桃子、樱桃、草莓、菠萝和荔枝等水果,少则3分钟,最多不超过35分钟便可实现完全冻结,不仅冷冻效率比家里的冰箱要高得多,冻出来的水果营养价值也不同。
所以,不建议大家在家中自制冷冻水果,为了健康的肠胃,还是购买正规生产的速冻产品,或者有机会去东北当地旅游时再一品冻梨的香甜吧~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