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刚刚召开的全盟“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上,阿右旗巴丹吉林镇阳光社区荣获全盟“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阳光社区隶属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917户5381人,其中少数民族282户687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6个,商业网点456个,安全文明小区8个。近年来,阳光社区将“扫黄打非”作为是党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主动作为、广泛引导,全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向纵深推进,营造了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强阵地 创机制 发挥“扫黄打非”堡垒作用
挂牌成立阳光社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设立“扫黄打非”办公室,明确基层站点负责人、相关人员基本情况、分工和联系方式,设置永久“扫黄打非”宣传栏3处,通过畅通基层站点群众举报渠道,建立健全机制制度,着力破解“扫黄打非”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确保涉“黄”涉“非”问题“发现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重宣传 抓落实 确保“扫黄打非”入脑入心
以群众关切为切入点,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场群众文化演出等节庆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以及小品、三句半、长调奈尔、歌伴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减少“文化垃圾”生存空间。开展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和移风易俗、“一约四会”和“星级文明家庭”“善行义举好人榜”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扫黄打非”宣传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铲除“黄、非”毒瘤滋生的土壤。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展板、广播、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扫黄打非”知识,确保“扫黄打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强监督 遏源头 筑牢“扫黄打非”基层防线
坚持“扫黄打非”同乡村振兴、意识形态、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构建形成“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党员志愿者”三级网格化服务体系和“监督员—社区—派出所”三级联动监督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三活、四清、五到家、六必访、十条便民服务线”为内容的“34560”网格化管理工作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实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营造了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来源 | 阿右旗“扫黄打非”办公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84939ca2d629dea62cd821bbaadb5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