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随着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一项大胆的突破——资助本科生,中国一个新的大学集团形成:G8集团,又称国自然8校。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官宣,首批试点的8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这8所大学中的清华、北大和华东五校就是多年以来公认的中国最顶尖的7所精英大学,而武汉大学作为仅次于华五的梯队中最有希望实现突破的若干所之一,一直以来在华五的边缘徘徊,但并不能十拿九稳地自称Top8。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此次得以进入国自然首批试点高校名单,或许意味着武汉大学华五之下第一校的地位逐渐获得官方背书,华五之下第一校之争至此终结,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大学联盟——国自然8校”G8集团“就此形成。
回顾解放后70多年来,国家根据不同时代的战略和需要,曾经多次钦定不同范围、不同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名单,对这些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校是否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名单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身的实力和国家的重视程度。
本文旨在借此次G8集团形成之际,重新回顾1949年解放以来历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帮助大家更全面地认知长期以来国家对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广大读者择校时参考,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材提供参考,也为国外留学生来华留学择校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1949-1959年
1960年以前的高校史,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是一团神秘的迷雾。有些人可能知道1952年的院系调整,然而对于1950年代国家最重视的大学并无认知。
从上图可以看到,整个50年代,前期最重要的大学首先是曾经赫赫有名的哈军工,然后是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1995年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今北大医学部)。这几所名校当年备受重视,现在也几乎全部都是顶尖985,其地位多年来从未改变。
1959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个阵容扩大到20所,包括复旦、上交在内的几所名校入围,现在也毫无例外的名列985行列。
1960-1977年
1960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国家经济建设如火如荼,而高等教育领域也迎来一次重要的大扩容。这一年,如今的985大学基本上都已入围,中国实力最为雄厚的综合类、工科以及各个领域顶尖的专业性大学至此几乎全部纳入重点建设的范围,作为的重点大学概念从此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实力强大的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1960年并未入围,而是稍微晚了3年,其中的缘由耐人寻味。
1978-1989年
1978年迎来了改开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重点大学名单里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增补了更多有实力的院校,最终形成了之后为国人所熟知的88所重点大学名单。
从名单可以看,其实现在的985并非2000年才突然崛起,而是早在50-60年代就已位列仙班,底蕴深厚。从来就没有什么逆袭,一切早已注定。
1990年至今
1990年代以后的高校格局对于现在的广大读者来说并不会陌生,因为985、211已取代重点大学概念,成为最深入人心的优质高校代号。即使2017年提出了更有前瞻性的双一流,但因为种种原因反而不如985、211为国人所认知和接受。全社会无论普通国民还是用人单位依然习惯用985、211来进行择校或者招聘等实际运用。
与世界各国类似,中国的名校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虽然也不断演变,但从宏观层面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最头部的名校格局始终稳定。后起之秀并非没有,但从来都没有所谓的横空出世。
此次武汉大学加入G8集团,或者说武大加入国自然首批试点促成了G8集团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高校的阶层有流动才有活力,华五也并非神话,虽然清北的确是神。
各位读者,你是怎么看待武汉大学加入G8集团以及G8新集团形成的历史意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