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丨“皓首书记”的乡村振兴工作簿

2023-04-27     光明要闻

原标题:我和我的村丨“皓首书记”的乡村振兴工作簿

讲述人:宁夏石嘴山市水务局派驻平罗县陶乐镇施家台子村第一书记 李天保

清楚地记得驻村第一天,我迎着初升的太阳驱车一路向东,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年近六旬的我,很期待能在基层农村发挥余热。虽然陶乐镇是我的家乡,但是毕竟离开十几年了,还是担心这方既熟悉又陌生的水土让我“不服”。到平罗县陶乐镇施家台子村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沉下身子迈开腿”,于是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

李天保(右)和村民徐虎财(左)在地里看小麦长势

“王家5口人、罗家3头羊、施家6亩地……”这些简简单单的情况成了我工作簿里的“第一章”。我把村里的一点一滴记在本上,也记在心里,很快我这个“新书记”就成了村里的“老熟人”,家长里短的,大家都喜欢找我说说。

刚到村上的时候,我发现经常有村民家门口贴着水费催缴通知单,便到村民家中一探究竟。“李书记,不是咱们耍赖不交钱,你说这管道到处漏水,水费高得不正常,我们这老两口一个月不可能用那么多水嘛!”“自来水三天两头停,这冤枉钱谁爱交谁交,我家不交”……看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随后,我联系了自来水公司,多方走访,实地求证之后,发现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在于村里的自来水管道严重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不仅影响村民正常用水,水费分摊不均也让收缴成了大难题,村里想改造管道,苦于没有资金,迟迟不见动静。

那段时间,我白天多方奔走,去企业拉投资,但一次次被拒绝。晚上回来,在村部办公室,我打电话给认识的领导、同事、企业老板,经常打到手机发烫,最终,平罗水投公司答应投资130万元,为村里六、七队165户429名群众进行自来水管道改造。改造完成后,不但吃水难解决了,智能远传水表实现了数据实时上传,线上缴费极大方便了群众,一户一表还减少了村民间的矛盾。家家门口的催缴单没有了,村民们一见我就说,“书记,你可是给我们解决了老大难的问题呀。”

水的问题解决了,可很多新的问题还躺在我的“工作簿”上呢。很多村民和我反映,“村里很多土路一下雨坑坑洼洼的,晒场上机械堆得乱七八糟,环境一点也不好。”我下决心整治环境,刚开始动员大家,几乎没人愿意干,我每天扛着扫帚去巷道里清扫,一个人清理晒场堆放的废旧机械,中午也不回家,几天下来手都磨出了血泡。有人劝我说,“堆了十来年了,你浪费这精力干啥。”但我不行,越是遗留的问题越要解决,看着我这股子“犟”劲,村书记动员了几名党员来帮我。慢慢看着村里有了改变,大家都主动参与进来,除杂草、砌护小农渠、硬化巷道土路、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等,我们带领114户农户逐家逐户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我深知村民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施家台子村多年来无支柱产业、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我主动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出去”观摩学习,开拓思路眼界,回来后我们结合村情实际探索有效发展路径,最终决定依据自身优势发展肉羊养殖。从争取项目资金,建设集中养殖园区到引导村里养殖户“出户入园”,每一件小事都列进了我的“工作簿”。看着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如火如荼进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着落,我的干劲更足了。

都说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多条腿走路”,我瞅准了村集体名下闲置土地资源,决定把它们盘活。石嘴山市公路管理局在村上有个道班,常年闲置。我开始到自治区交通厅、石嘴山市交通局、石嘴山市公路管理局积极申请,但因道班属于国有资产,之前也无此先例,申请移交工作成了持久战。2022年7月,陶乐镇政府发文将申请上报石嘴山市公路管理分中心,中间经自治区和石嘴山市相关部门研究批复,前后用了6个多月时间,道班才成功移交村集体使用。我们又整合周边村集体闲置土地50亩,建设草畜加工项目,利用244国道沿线区位优势,培育发展草畜一体化产业,村集体增收有了新盼头。

随着“工作簿”里的任务一项项地完成,问题一项项解决,村里的环境美了,村民们“钱袋子”也鼓了。道阻且长,我将继续把“工作簿”一章一章地记下去,让“问题清单”变成村民们的“幸福清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采访整理)

[ 责编:王宏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7fb028f02ab6892ec121c4dd8eefb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