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产业稳步发展之思考

2024-01-06     天山植保

原标题:新疆棉花产业稳步发展之思考

一、我国棉花生产和产业发展概况

(1)棉花在我国的种植历史。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的中东印度一带,是世界最主要的农产品经济作物之一。

2000多年前棉花传入我国,在广西、云南等西北边境一带开始种植;在汉魏之际,相关文献中即有“织贝”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又称“木棉”或“吉贝”。目前棉花在我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分别是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近些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植棉面积和产量逐步减少,与此对应的是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棉花种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疆地区棉花生产在我国棉花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

(2)新疆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和民族政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15983.6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5143.12亿元。当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2506.1千公顷,皮棉产量512.85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近九成,如按2021年棉花目标价格1.86万元/吨计算,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值占整个第一产业产值的比例为18.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近6%。

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人口为2585.23万人,其中就业人员统计数为1356万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为460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3.9%,这其中有约50%的农户是从事棉花生产。新疆棉花无论对于新疆还是对于我国,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棉花作为高价值经济作物,是数百万新疆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生活的国之利器。对他们来说,棉花不仅仅是农作物,更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和收入。另一方面,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棉花生产种植、加工的人口有数百万之多,长期保持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有助于新疆人民稳步提升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发展,达到稳疆、建疆、兴疆的目的。同时,我国也是棉花进口大国、消费大国,保持棉花产量的一定增幅,能够平抑棉花价格波动,增强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促进国内棉纺行业的良性发展。

(3)近年来我国新疆棉花种植规模、产量及变化趋势。

近年来,由于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加上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地生产高质量棉花,棉花种植区域逐步向新疆转移。从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高,在全国占比逐年提升,至2021年度,面积已占全国的82.8%,产量占比近90%,以至于开始有“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说法。

图1 近8年全国和新疆棉花种植规模及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二、现阶段新疆棉花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现阶段,新疆棉花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亟待引起重视。

(1)新疆棉花品种过多、内在质量提升不明显。

因为新疆植棉区域跨度大,植棉主体众多,多以农户分散承包制为主。近些年,虽然新疆大力推广优质棉品种,但是最终还是由农户自主选择棉花品种,由于缺乏统一的农户合作社指导,导致棉花品种“多、乱”的问题较为突出。仅2006—2015年新疆棉花推广过的良种品种就涉及新陆早、新陆中、中棉所、岱字、新海5个系列,共46个品种。这些品种存在的自然差异,大大影响了新疆棉花质量的一致性,也导致了年度间质量的不稳定。

通过整理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15—2019年度棉花公检数据,对此期间的棉花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纤维长度≥30.0mm的棉花占比较小,其中2015年仅为4.65%,2016年上升到6.96%,2017—2019年趋于稳定,平均占比为10.14%;马克隆值A级棉花占比,2015—2017年上升较缓慢,年均上升3.57个百分点,2018年迅速上升至28.47%,上升了13.13个百分点,2019年却下降至18.75%;断裂比强度≥31cN/tex的棉花总体占比较小,年平均占比仅为4%。

(2)新疆棉花及产品遭到来自欧美国家和有关组织的恶意抹黑和抵制。

2021年1月1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PB)发布公告,禁止所有来自新疆地区的棉花和番茄产品。2021年3月,欧盟宣布也效仿,这是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打压中国制造业的又一卑鄙行径,其目的是以“强迫劳动、种族灭绝”为借口试图搞垮新疆棉花。同年12月,拜登签署了《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此法于2022年6月21日正式生效。

据美国海关预计,若执行“新疆棉”禁令,将使每年需要海关审查和执行的交易数量从不足100万大幅增加到超过1150万;另据相关纺织企业反馈,美国进口客户明确提出自2022年6月22日起,其采购的产品要经美国海关基因检测,一旦查出该产品所用棉花来源于中国新疆,就会当场销毁。如此将会导致我国出口型纺织企业不得不停止采购新疆棉产品,并且还需要佐证自己的产品不含新疆棉成分。事实上,许多外贸企业早在2019年年底就已经完全不采购含新疆棉的制品。如此一来,国内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大量新疆棉“过剩”,给新疆棉的消化和去库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3)近期国际国内棉价剧烈波动,内外棉价严重倒挂,市场风险陡增。

图2通过对2022年4—6月国内外棉花价格比较和整理可以发现,棉价震荡加剧,内外棉价差逐步扩大。一方面是棉纱等下游订单不见好转,即便是近期国内棉花价格下跌了不少,国内多数纺织企业仍采用边生产边采购的策略,维持低原料库存,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是美国所谓的“涉疆法案”生效带来的影响。多数纺织企业面临下游客户要求其减少甚至放弃使用新疆棉的困境,部分纺纱织布企业为了避免风险,不得不采购进口棉或纱线,导致国内棉价缺少支撑,加剧下跌,与外棉差价逐渐拉大。

图2 2022年4—6月国内外棉花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三、对策和建议

(1)优化棉种品质,提高棉花质量。

好的品质和种植技术一直是提升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新疆当地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共同建立棉花良种科学试验基地。在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和带动下,逐步培育出适宜的优质棉种并加以推广,淘汰低品质棉种,从植棉源头上提高棉花的生产品质。

(2)加大国家政策对新疆棉花产业的扶持力度。

棉花在我国一直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和储备性物质,支撑着我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产区,国家在植棉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棉农在生产种植方面的农业保险补贴,使棉农切实受益,增强他们的植棉积极性;大力拓展新疆优质棉基地,并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为新疆棉提质增效打好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更加灵活的棉花储备政策,稳定和平抑棉花市场价格,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棉花相关主体面对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着力解决目前国内外棉价相差过高等突出问题,以促进国内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市场建设,增强新疆棉国际影响力。

市场需求对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既要顺应市场需求,更要善于去发现市场、开拓市场。新疆当地可以在扶持和壮大少数几家棉花行业龙头企业的同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周边国家市场,提高新疆棉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为新疆棉纺产品“走出去”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支持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收购,进行资源整合,提升企业外部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乌鲁木齐建立棉花交易市场,同时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为新疆棉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做好铺垫。

短期来看,西方国家针对我国新疆棉花进行抹黑和打压,确实给国内棉花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困境。作为棉花消费大国,我国棉花95%都用来纺成纱线,然后制成纺织品大量出口。此次欧美国家及某些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成员对我国新疆棉花进行抹黑和抵制,不仅阻碍了新疆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路,还可能造成国内棉花过剩,间接地打压了我国新疆棉花价格。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花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够攻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闹剧”,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严进根、周明(宁波市纤维检验所),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7f488280e36f33aae4e1abc11b4ab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