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上集市卖馒头,把陈晓和周里京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近日,《人生之路》正在热播,因为是根据路遥《人生》改编。此剧一经播出也引来不少热议,虽然编导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是因为有的情节过于背离小说,让许多原著粉不满。
其中有一段高加林卖馒头的情节,把陈晓版的和电影《人生》周里京版的一对比,差距马上就出来了。
陈晓上集市卖馒头,是骑着自行车去的,半路上还停下来,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练习了几个吆喝。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主动要尝试的。
看到亚萍和克南,他也没好意思说自己是来卖馒头,一脸无奈地说自己现在不怎么样,回家当农民。当他们走后,高加林一个人把车推到墙角,试着一点点叫卖,然后不好意思地蹲下来,用手捂住脸。
而在电影版中,高加林是走着上集市的,看到两个老同学,他还在维护自己的自尊,说是来串亲戚。现在做社员,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写作了,是用锄头在大地上写诗。
集市很热闹,但高加林却无人问津,他蹲在在地上,只将篮子上的毛巾掀起一个角,露出白胖的大馒头,却一个字也没有叫出来。复杂的眼神躲避着似乎熟悉的身影,屈辱、无奈、愤懑、伤感交错在一起,后来他索性不卖,跑到一边的阅览室去看书。
这一系列动作,无声却有力,突出人物的个性,也更增加了人物悲剧性。难怪观众们都说:周里京简直就是从原著里走出来的高加林!
一个知识分子,明明可以当受人尊敬的老师,却被人排挤变成了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到集市上当小贩,这种变化让他感到委屈和悲愤,自尊心极强的他怎么可以张口吆喝呢?
而且高加林家里很穷,是买不起自行车的,电视剧里让他狂飙自行车也是不现实的。小说里他都不会带人,连巧珍都不如,可见他对自行车掌握得并不好,更能体现他家的穷苦。但正是这么个穷小子,不甘心一辈子做土地的奴隶,所以才会用自己的方式改写命运。
对比两个演员的表演,当时的周里京比陈晓年纪大,演高加林似乎有点老。虽然言语不多,但是眼神动作到位,从细节刻画和人物展现来说,他真正演出了高加林的魂。
不知你看了《人生之路》有何感受?对比原著或周里京版的,你更喜欢哪一个高加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