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后,我亲眼见到了女孩们的“战争”有多隐秘、多可怕!

2023-06-02     窈窕妈妈

原标题:三年级后,我亲眼见到了女孩们的“战争”有多隐秘、多可怕!

hi,我是窈窕妈妈,点击关注我

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最近公众号又改版了。如果没有星标公众号,就会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我们的缘分或许就无法再续了 ……

为了不失联,希望大家动动手指星标【窈窕妈妈】公众号,期待你们能在文章发布的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 星标步骤如下:

育儿群已建好,进群方法在文末。名额有限,进 群要尽快哦~

期待和你们有更亲密的联系~~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三年级后,比之以往非常明显的,孩子们开始有点小团体了。 ‍‍‍‍‍‍

前几天路过学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女孩子从书包里拿出一包零食,分给了周围人一人一个, 唯独没分给离她最近的那个女孩。

那孩子笑嘻嘻的问,能不能也给我一个?

带零食的孩子说“你不会自己买吗?你怎么那么馋,张嘴给别人要你怎么好意思的”。

要零食的那孩子,肉眼可见的笑容消失,低下了头,踢着脚边的石子。

我突然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她的感受。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那本书里,好多可怕的画面突然蹦出来,女孩们的战争,可能没有男孩子们那么显性,但是细思极恐。(当然也不排除男孩间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越是隐秘、越是看似都是小事,杀伤力越强,就像温水煮青蛙,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被暴力”了。

有一种社交中的隐秘暴力,没有欺凌那么张扬明显,没有动手那么残酷血腥。

却也能“杀”人于无形。

就是分零食那孩子使用的语言暴力”。

你说那个没被分到零食的孩子,真是就是特别馋那口吃的吗?

她张嘴要的,其实是一种群体认同,每个人你都给了,怎么偏偏绕开我呢?

结果他不但没被争取到认同,还遭到了无情的羞辱和耻笑。

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老师、家长都意识不到,语言也是一种暴力。

Part 1

让孩子意识到语言暴力

很多孩子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哪怕是被欺负的那一方,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身处一场“暴力”。

我曾这样跟娃交流:

“别人要是打你一拳你觉得疼吗?”

“当然疼啊,我又不是钢铁侠。”

“你看,如果别人对你说一些不好的话,就像是在你心上打了一拳,虽然表面上没有受伤,但是心里也会感觉不舒服,难过。对不对?”

“这也是一种‘暴力’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人身攻击你”、“说你坏话”、“起羞辱外号”、“煽动别人孤立你”

比起拳打脚踢这种实打实的暴力, 语言暴力这种“软暴力”往往更为隐形

如果我们都不加重视,总是一带而过的敷衍过去,那被暴力孩子可能永远也不认为,别人是在伤害她,又谈何反击和自洽?

他甚至会成为受害者, 被欺凌孤立,永远带着阴影生活

而暴力别人的孩子,也会 毫无心理负担,甚至 成为毫不负责的“键盘侠”

孩子年龄尚小,对于语言的力量可能一知半解。

他既可能成为“攻击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想想前段时间的热搜,先是红头发女孩因为网暴去世,后是女中学生因百日誓师发言时的表情被喷。

语言暴力的厉害之处我们已经见识的够多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真的有必要 提前预知风险,帮孩子绕过这个“坑”。

Part 2

怎么应对别人的语言暴力?

1、

不要不在意

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面对语言暴力,被施暴者多数选择沉默

我见过有些家长,在处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劝孩子“大度”,让孩子别在意。

“只是一个外号,干嘛那么在意?”

“不就说了你几句,人家已经跟你道歉了,快说’没关系’。”

就开篇那“要零食的事儿”,要回家跟父母说,父母铁定回答“他们吃得啥?干嘛非要人家的?妈这就给你买一筐!”

这是重点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道,韩国35.3%(13889名)的学生向外界表示自己受到语言暴力,但问题“ 并没有得到解决”。

正是因为老师、家长的不以为意,让孩子越发觉得,因为几句话的事儿就向家长、老师“告状”,是不是太“斤斤计较”、“没事找事儿”了?

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我被人攻击了也没事儿,我心里难过也没关系,我的感受不重要

所以,家长首先要扭转观念。

并不是非要演变成所谓的“流血事件”,才能被叫做暴力。

2、

不要辩解

很多孩子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 试图通过辩解,说服对方,证明我不是你嘴里的样子:

你说我丑,我不丑,我好看着呢!

你说我胖,那我瘦下来给你看!

你说我眼睛小,我去拉个双眼皮!

别傻了,当一个人选择攻击你的时候,TA想获得的只是 攻击的快感、想看的只是你 挣扎的乐趣,他才不在乎真相呢!

所以,如果对方的本意就是攻击,那就永远不要解释,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你解释完一个,他还会再攻击你十个! ‍‍‍

3、

不要默许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们就是过过嘴瘾,多大点事儿。

“你管别人说什么呢?你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要跟不值得人浪费精力。”

完了,孩子要信了这句话,才是掉进深坑爬不出呢。

因为他很快会发现,自己的隐忍退让,换来的必然是得寸进尺。

你忍一次,就会有下次,最后全班都来捏你这个软柿子。

千万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恶,学校就是小江湖,并且这些江湖成员还十分“初级”,没学会成年人的理性和克制, 它们遵循的只是最基础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前几天给娃读BBC神作纪录片《王朝》的同名绘本。

里面一群非洲野犬围捕猴子。

野犬会因为某只猴子弱小放过它吗?

吃的就是它啊!

所以,我是会告诉孩子,如果你感到别人对你使用语言暴力,让你感到不舒服, 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就要反击

一开始就让对方知道,你不好惹。

但是反击也是需要一点小技巧的。

我总结了两条,大家可以借鉴下。

1、勇敢地 “回怼”

初级版:原封送回

  • 你好丑!
  • 你才丑呢!
  • 你真笨!
  • 你才笨呢!

进阶版:回击

  • 我觉得你好丑。
  • 那你可能是真瞎。
  • 你怎么开不起玩笑?
  • 啊?我以为我的玩笑你能懂呢!

进阶版:反击

谁没缺点啊!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他说你的缺点,你也可以一直输出他的缺点啊,重点带上“我们”,我们都觉得你……大家都认为你……

我们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塑造出一种你 背后一群人的气势

教孩子反击的意义,不是一定要赢,甚至 嘴架输了也没关系。

重点是,让对方知道知道你不是软柿子、有点不好惹、有点难缠。

如此,再厉害的“嘴炮”,以后也不敢对准你轰了。

2、让孩子学一点“糊弄学”

上一条是正面应战,有些孩子没有这样的攻击性,或者不屑去浪费这样的精力,还可以曲线救国。

碰见那种把语言伤害人当乐子,你越当回事他就越兴奋的,真认真你就输了。

所以得先让孩子学会淡定,用糊弄学对付他们就挺好。

“我不喜欢你”,“是吗”?

“你真难看”,“真的吗”?

“你小气吧啦”,“那你就占不了我便宜哦”。

再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咱们就是一个不屑一顾

一位研究语言暴力的心理学家说过:“你越是愤怒,对方就觉得越有趣。

所以,取胜的方法就是,不要变得沮丧,那么霸凌者就输掉了

(以上两种方法建议提前在家练习,确保孩子一遇到语言暴力的情况就能脱口而出)

Part 3

如何不暴力别人

以上是受害者心理,我们也不能放任孩子,无意中成为加害者!

学会正确的表达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二个重点。

哪怕对方的一些行为让你不喜欢,我们也不该上来就用攻击、欺凌性、不尊重的语言来表达。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 ·卢森堡提出过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概念:

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意思就是我们在一句话说出口之前,一定要清楚这是 观察到的事实,还是 带自己主观感情的评价

基于这个观点,我跟娃举例说,

假如你刚收拾书桌,爸爸又把你桌子上的东西搞得乱七八糟,你很烦对吧,那应该怎么跟他说呢?

A:“你真讨厌,又把桌子弄的这么乱。”

(这是带有个人情绪的观点)

B:“你把桌子弄乱了,你一会儿自己收拾好哦。”

(这是观察到的事实)

“那我觉得应该选B。”他说。

其实,当你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摆在孩子面前时,她自己就能很清楚的分清利弊。

哪种可能会伤害别人,引发更多的冲突;哪种能让问题更好的解决。

因为家里两个孩子,每一个我都不希望受到伤害,所以,经常刻意引导孩子去做这种“选择练习”。

如果大家觉得自己家娃没办法一下子做到“不带个人情绪的表达”,不如先试试像我这样,提供选择题

“选择好好说话”也是“学会好好说话”的开始。

最后:

应大家要求,育儿群已建好。

请先扫二维码添加微信,小助手会拉你进群,添加好友后有问题也可以直接私信给我,等你~

End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了解更多育儿干货

窈窕妈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786a4df9e7e3923ba059e5d45f1eb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