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热搜属于张雪峰。
一句“文科都是服务业”,话题阅读量破了2个亿。
图源:微博
从“炮轰新闻专业“到“挤兑文科生”,只能说张雪峰发起疯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之前在直播时说“文科生都是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可以说是惹怒了一众文科生。
图源:网络
眼看着评论区沦陷,官媒、专家们也纷纷出来点评,一向识时务的张老师赶快站出来,连发两条道歉文。
图源:张雪峰微博
图源:张雪峰微博
主流媒体一方面觉得张雪峰的“文科无用论”应该批评,另一方面又怕事情真的闹大了。
到头来纠正偏不成,反倒影响了一些考生和家长未来报考的判断。
毕竟,事情发酵下去,很容易就把文科生的就业“底裤”给扒了。
关于“张雪峰到底错没错”的讨论,其实都是老生常谈。毕竟对于“文科就业难”的哀叹,可不是从张雪峰这开始的。
只不过如今被搬到台面,张雪峰成了那个“背锅”的。
很多人觉得张雪峰就是为了迎合流量,打着“真相”的旗号,不惜代价制造话题矛盾。
但也有不少网友站出来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就是文科生,每天的工作就是跪舔老板、客户。
图源:微博
而一些理科生也不甘示弱,调侃说自己还不如服务业,就是个“螺丝钉”。
所有的学科,都存在着“六便士”的尴尬。
可这件事妙就妙在,自己人可以在圈子里自黑自嘲,但一旦你站在圈外去诋毁一个群体,那么大概率会被看作是“偏见”,是“诋毁”。
一些专家认为,张雪峰对文科专业本身的价值理念缺乏尊重,对人文精神应有的意义缺乏敬畏,是对文科整体价值进行矮化和否定。
如果非要站在专业的价值逻辑理念上看,他的轻慢确实不妥。
但对于看张雪峰直播的那些目标受众而言,张雪峰的话,真的错了吗?
曾经,一位学生跟他在直播间讨论去法国留学报考什么专业的问题,听到该同学表示:以后并不靠工资生活。
张雪峰直言:“家庭条件好,爱学啥学啥,开心就好。”
说白了,张雪峰给出的报考建议是一条退路,而不是出路。
但是,现实中有多少家庭可以送孩子去法国,只为了孩子见世面呢?
童话里长大的孩子,当然可以只谈理想。
可因为自身优越就轻视别人,认为“舔”可耻,是不是有点何不食肉糜。
关于到底应不应该道歉?
很多官媒下场痛批,直指张雪峰的言论是对文科的偏见。
自古文人多傲骨,民族危难之际,几乎都是文人带头抛头颅洒热血。
怎么到了你张雪峰的嘴里,就成了“给爷笑一个”?
有自媒体抛出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例子来论证文科有用,甚至说出了“上帝也是给人类服务的”的话。
先不说上帝的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还不是为了唤醒“舔狗”以救中国,不然你以为他真的是单纯热爱写作?
如果说张雪峰应该出来道歉,那是不是从小学到高中高老师都应该出来道歉。
当初文理分科,有范君可是亲身经历了被理科班主任思想教育一小时,每一句都仿佛在告诉我:文科毕业即失业。
可是,这句话可以在办公室对学生说,可以在群里和亲戚朋友说,可一旦摆在台面上,就显得不那么体面了。
毕竟是公众人物,讲话难听就是有错。
如今的互联网,不需要活人。
现在,从明星到网红,只要你有了点名气,那就不能再随便发言。
张雪峰错就错在,不会讲漂亮话。
这一点还是要跟一些专家好好学学,看看人家是怎么作报告的,鼓励本科进工厂,鼓励生三胎,高工资不利于奋斗......
多么中听,多么正确!
但凡表达者,都讲求个目标受众,就是你在说给谁听。
专家有他们的目标受众,张雪峰也有。
所以你说他“舔”流量,确实,看他直播的受众大都是普通家庭的学生家长。
如果张老师哪天开始跟他们讲理想抱负,估计早就被换台了。
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江湖中杀出一条血路,张雪峰就是因为他非常懂得和社会普通阶层进行共情。
来到他的直播间,大家想听的就是“真话”,符合他们这个世界规则的真话。
一样是出身平凡,从小地方到大城市打拼,张雪峰成了无数“普通人”的嘴替。
对现实不公的抱怨,对社会痛点的吐槽,话说得难听,但你就是觉得他是个“活的人”。
所以,在这一点上,张雪峰无疑领先学阀百倍。
说到底,是谁让文科生变成陪笑善舔的人,是张雪峰吗?
学文也好,学理也罢,专业报考“定终身”的事情本身就不存在。
文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并非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
而回到话题最开始,对于学文就是服务业,就是“舔”这件事,其实我们不妨也来看看理科生的现状。
谁说学了理工科,造了大飞机,就能避免“舔”?
如果你觉得学了理工科,造了大飞机,就能成为人上人,那可就太天真了。
现在的年轻科学家们,可不仅仅需要坐在实验室研究大模型,就连发射卫星,也需要各处走穴,宣传,拉赞助的。
这种,又叫不叫“舔”呢?
///
“人生规划”的赛道上,总是挤满了各种“张雪峰”。
只要你有需求,就有能人术士帮你从出生规划到研究生。
但最终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谁说的是真话。
上周末,因为乱说话而上热搜的,除了张雪峰还有歌手杨丞琳。
对于这次地域黑,河南人张雪峰又给出了回应,该说不说,爱蹭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