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快报
高考进入倒计时。 昨天,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7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七年增长,对比2022年的1193万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率达到了8.22%。
全国高考报考人数
已连续五年破千万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历年数据,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已是连续五年破千万。
从1999年大学扩招至今,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99年-2008年,整整10年间, 高考报名人数从288万人一路增长到1050万人。
第二个阶段为2009年-2018年,又是整整10年,但在2009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跌落到1020万人,一路下滑,虽然从2014年后止跌,但增长动力不足, 此后长期徘徊在940万人左右。这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平稳状态。
从2019年开始,高中毕业生人数就出现了反弹式增长,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形势进入新周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1031万,2020年1071万,2021年1078万,2022年1193万,2023年1291万,高考报名生源的持续增长。
高考人数变化
会影响分数线吗?
很多家长担心,高考人数年年创新高,是不是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分数线越来越卷?
具体到浙江省的情况,来看看近两年浙江高考人数,高考分数线及录取情况——
2022年
特控线:592
一段线:497
二段线:280
2022年,浙江省高考报名36万余人。
全国各普通高校在我省共录取 33.7万人(“双一流”高校在浙录取2.4万余人,三位一体1万人,高职提前录取1.7万人,三大专项1248人)。
2021年
特控线:589
一段线:495
二段线:266
2021年,浙江省高考报名 33.24万人。
全国各普通高校在我省共录取31.64万人(普通高考录取25.75万人,单独考试5.89万人,三一录取1.03万人,高职提前录取1.64万人,强基约417人)
注:特控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为实考人数的20%,用于强基计划、军校等提前录取或特殊类型的招生录取。
一段线按实考人数的60%划定, 二段线按实考人数的90%划定。
其实,高考分数线受 高考人数、高校招生计划、试题难度等多项因素影响,仅是报名人数的变化,并不会对高考录取产生过大影响。
高校招生人数
也在逐年增长
实际上, 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也意味着高考录取总人数的增加。
以2020年为例,当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是1071万人,当年的高考录取率是90.34%。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是1078万人,当年全国高考录取首次突破1000万人,达到了1001.32万人,录取率也达到了创纪录的92.89%。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193万人,全国高考录取总人数再次突破1000万人,达到了1014.5万人,录取率为85.04%。虽然202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有所下降,但是录取总人数却上升了13.2万人。
具体到浙江省,高等学校的本专科、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走高——
不管报名人数如何变化,请2023届高考学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松心态,考出佳绩,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临近高考
考生如何减压?
临近高考,该怎样调整心态?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整理了一些备考小妙招——
考生减压小技巧
自我暗示减压法:在焦虑、紧张和烦躁时,不妨自我鼓励一下,对自己说:“该复习的我都认真复习了,还怕什么呢?”“和别的同学相比,我花的功夫一点也不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紧张呢?”
焦点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
肌肉放松减压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轻松的姿态坐好,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放松肌肉,然后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这个方法要持之以恒,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过渡性减压法:考前一周慢慢减少学习强度和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
调整心态小妙招
过分在乎名次升降的敏感心理:过于频繁的竞争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状态,需在适当竞争的基础上看到自身的点滴进步,构建独立稳定的心理状态。
过度疲劳引起的烦躁心理:疲劳学习会出现焦虑、心慌气短等负面效果,需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不同科目相互交叉学习。
过分追求完美的苛刻心理:有的考生对自身、老师、同学都要求过高,也会影响备考效率,应适当调低心理期望值,同时协调好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找一个宣泄途径。
认为“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对于自卑的考生,要不断激励自己,正确认识考试。考试只是对一般能力的考查,只要用心复习、合理利用备考时间就会取得相应成绩。
觉得“都会了”的自负心态:引导考生客观评价自己,健全心理机制。
自我管理在考前
首先,考生要做好基本的情绪调节和压力调节。用理性分析、合理宣泄、运动和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让自己在压力中发挥潜力。
其次,考生的时间很紧张,做好规划,让每一天变得井井有条,成为自律的自己。
第三,调节生物节律。考生要在精力充沛的时间进行最重要的学习,并选择符合自己长远目标的事情坚持努力。
第四,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考生遇到难题可以和同学讨论,有困扰可以向老师求教,有压力可以和父母诉说。
“高原期”调节不停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学习复杂技能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时期就会出现成绩暂停的状态。高三备考知识量大、学习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让高原期成为几乎所有考生都会经历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考生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复习、积累了一定量知识后,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高原期是对前一复习阶段效果的肯定:高原期的出现意味着考生在之前的复习阶段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点、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才比较缓慢。因此,当考生因为近期成绩波动甚至有所退步而感到沮丧、挫败时,可以回顾高三以来自己成绩的提高程度,看到自己的飞速进步,从而在这个时期给自己更多肯定和鼓励。
高原期是下一复习阶段的准备期:高原期的出现是备考的震荡整理期,是一个积极信号,它提示考生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身心喘口气。考生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已输入的知识进行深加工,夯实复习过的知识,并将原本松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通过高原期的身心调整和知识梳理,蓄积能量和清晰的知识体系,为下一阶段复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高考
这些信息请关注
6月1日左右
2023年高考安全及考前准备情况逐级检查
截至6月2日16:30
2023年上半年自学考试毕业申请网上登记
6月7日至10日
2023年高考、选考
6月7日
2023年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
6月中下旬
2023年部委属、省外高校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测试
6月12日至18日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练习
6月14日左右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成绩发布
6月16日至20日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云咨询周”活动
6月17日至18日
2023年上半年大学外语等级考试
6月下旬
2023年普通高校在浙招生计划发布
6月下旬
2023年高考分段线和考生成绩发布
6月29日至30日
2023年高考首轮志愿填报
此外,据杭州市教育考试院消息,考生须注意考试入场截止时间,临界点入校考生也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实行二次安检,因此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充时,相关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林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