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后世赞誉为“诗圣”,然而他的一生中,却尝尽了世态的炎凉。他的许多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深切思考,也将人性的丑陋写到了极致。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深沉的绝望、对人情世故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苦楚感受。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正值大唐盛世,他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后来因家道中落而备受困扰。他的一生,如同他所描绘的那样,离不开一个“愁”字。愁于家道中落,愁于仕途坎坷,愁于小人的离间,更加愁于自己的一生不得志。
在大唐盛世的繁荣中,杜甫却像是被抛弃的“诗人”,他与李白一样有才华,却无法享受李白那样过着豪放的生活。他的一生被命运之手操控,从富家少年到沧桑老者,杜甫经历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沉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他的诗歌如同镜子,反射出了那个时代,不为人知的苦涩一面。
公元746年,三十四岁的杜甫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了故乡,来到大唐的都城长安,准备一展才华,寻求官职的机会。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亲自下诏的应试,信心满满,挥斥毫遒,洋洋洒洒写下精彩的长篇。然而由于奸臣李林甫的干扰,那出“野无遗贤”的闹剧,让所有应试者无一被录取。杜甫深知其中的黑幕,但却无能为力。于是,他放弃了应试,试图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抱负。
唐朝以诗为尊,许多诗人通过诗名而走向仕途。杜甫也不例外,他想到了通过诗歌为官的途径。他向时任尚书省左丞的韦济写诗,寄托了自己的希望。韦济虽然欣赏杜甫的才华,却因朝廷官宦的势力,而不敢为他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在长安寻求功名的三年里,杜甫屡屡碰壁,一无所获。唯一的收获是他看透了人情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
公元752年,杜甫终于忍无可忍,写下了一首千古绝望之作《贫交行》。原文内容是: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这首诗以独特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世道的不满,以及对贫贱之交的思考。翻手作云覆手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变幻莫测。他讽刺了那些轻薄之人,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发泄在诗歌中。这两句诗道出了杜甫的心声,他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失望。这首诗不仅创造了成语“翻云覆雨”,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尖锐批判。
杜甫在长安的几年里,遭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考不上功名,仕途不顺,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反复,让他深陷绝望之中。他也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曾写道: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段话的含义是,早上敲打富豪人家的大门,晚上追随着权贵的肥马。成年累月地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所到之处受尽苦辛,诗人毫不掩饰地写出了自己的穷相。这些描述描绘出他在长安的贫苦生活,更是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
写到最后
杜甫的诗歌是他心灵的宣泄,是他对世界的反思。他的决心虽然没有换来世人的赞誉,但他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以诗歌为媒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以及对人性丑恶的痛心疾首。他的绝望之作《贫交行》,成为了那时代的反映,也是他个人苦难的真实写照。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