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瑞林”)将主板IPO上会,欲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公司此次欲募集50788.54万元分别用于创新发展中心、信息化升级改造。
钛媒体APP注意到,中国瑞林在账面上拥有12亿元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却欲向市场IPO募资大举建楼。同时,若中国瑞林成功上市,其或将存在破净现象。经营方面,中国瑞林与关联方的交易越来越多,2023年上半年,超过6成的收入都是来自关联方。
账面12亿货币资金,却要大举募资建楼
中国瑞林成立于1986年,并于2018年5月进行了股改,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国瑞林无控股股东、实控人,其前三大股东中色股份、江铜集团和中钢股份分别持有公司23%、18%和10%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下称“报告期”),中国瑞林的股权就在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中国瑞林至少时隔3年半后,公司的股权或将再次迎来变动。
对于此次股权变动的合理性引起了钛媒体APP的格外关注。据悉,中国瑞林此次欲募集50788.54万元,并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也就是说,若中国瑞林成功上市,其估值或将达到20.32亿元。
有意思的是,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瑞林的净资产为17亿元,若加上5.08亿元的募资额,其上市后的净资产或将达到22.08亿元,高于公司的估值20.32亿元,出现了破净现象。
在中国瑞林的募投项目中,其欲募集36962.09万元用于创新发展中心项目,占募资总额的72.77%,是中国瑞林最重要的募投项目。而该项目主要是中国瑞林拟在公司自有土地上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大楼。
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瑞林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1.93亿元。那么,在账面上拥有近12亿元的货币资金的情况下,为何中国瑞林还要向市场大举募资建楼?
经营方面,中国瑞林是一家专业工程技术公司,主要为境内外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产业链客户提供包括工程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装备集成等在内的工程技术服务,同时公司业务还延伸到环保、市政等领域。
报告期内,中国瑞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64亿元、20.05亿元、26.17亿元、14.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1.57亿元、1.5亿元、0.65亿元,同时在上述时间段内,中国瑞林每个时期均向股东现金分红的金额为5850万元。
这就让人感到疑惑,中国瑞林经营较好、账面上躺着12亿元现金、每年给股东分着红,现在就为了募资建个楼,公司就要破净。如此低效的资金运作,中国瑞林未来的成长性会高吗?
关联交易越来越多
事实上,虽然中国瑞林的业绩较好,但其2022年却出现了增收降利的现象,其中营收同比增长30.51%,净利润同比下滑4.89%,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或是因为公司最赚钱的业务增长缓慢所致。
从业务上看,中国瑞林主要拥有工程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装备集成等,具体情况如下:
可见,自2021年起工程总承包的业务已逐渐代替工程设计咨询成为了中国瑞林创收最高的业务,并且2020年至2022年,该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9.64%。
在毛利方面,上述三大业务的具体情况如下:
依上表可知,工程设计咨询是中国瑞林毛利最高的业务,每年至少有6成的毛利是来自工程设计咨询,而2020年-2022年工程总承包毛利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31%远低于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的59.64%。
钛媒体APP注意到,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皆因毛利率。报告期内,工程设计咨询的毛利率分别为38.16%、37.24%、39.02%、39.59%,工程总承包的毛利率分别为8.18%、7.45%、5.88%、6.8%。那么,为何中国瑞林要去大力发展毛利率较低的业务?
回顾上述数据,报告期内,工程设计咨询产生的营业收入为73995.04万元、73737.68万元、80828.12万元、33070.43万元,其中2020年-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2%。那么,面对如此情况,中国瑞林未来的成长性将如何?
除此之外,中国润林的业务也越来越依赖关联方。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中国瑞林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7188.75万元、54039.27万元、92328.23万元、98009.29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16.38%、27.04%、35.37%、66.25%,关联方的贡献持续增长,到了2023年上半年,更是超过了6成的收入都是由关联方贡献。
特别要说明的是,上述关联交易主要包括了工程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等,其中工程设计咨询关联交易的毛利率分别为55.6%、51.21%、50.67%、31.81%,而非关联交易的毛利率分别为35.43%、35.3%、36.99%、40.51%。可见,2020年-2022年,工程设计咨询关联交易均远高于非关联交易的毛利率。那么上述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联方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