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又有宝妈被骗千万巨款,2022诈骗套路再升级,一定要看!

2022-05-27     窈窕妈妈

原标题:警惕!又有宝妈被骗千万巨款,2022诈骗套路再升级,一定要看!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前段时间,一位经常找我谈心的小读者突然发微信求助说,她“要没妈了”。

看到信息,我赶紧回复,谁知又是电信诈骗。

这个小姑娘的妈妈被告知自己涉嫌从事违法活动,随后,对方发来各种看上去很正式的文件、证件。

看到这些,这位妈妈一下就被唬住,乖乖按照对方指示等待通知。

幸运的是,期间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否则不知道又要被骗多少钱。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反诈力度,大家都有了一些防骗意识。但请相信我,这还远远不够。

政府反诈,诈骗团伙也在“进化”,他们的手段不断“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一起涉案金额达到1300多万的诈骗案上了央视新闻,受害者是几十位宝妈。

更惊悚的是,这1300多万中的大部分来自贷款平台,有的宝妈竟然借了几十万……

究竟是什么样的套路,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借钱被骗?

看完之后,真的气到爆炸!

这些骗子为了钱,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丧尽天良的法子都能想出来!

01

警惕!电信诈骗手段正在升级

钱越是不好赚,骗子越是猖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非常多。

我关注的一位博主,因为快递信息泄漏而误点链接,直接被划走一笔钱。意识到被骗时,她人都傻掉了,从头到尾对方也没提钱的事,怎么钱就没了?

其实当诈骗团伙盯上我们,说明他们已经掌握足够的信息,所以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让我们卸下防备,甚至不带有任何警惕心。

比如搜狐员工被工资补助诈骗这件事,一下子让很多人绷紧了神经:

骗子确实越来越精明。

互联网段子误导了很多人,如今的电信诈骗,早已不是以前那种低幼的打打电话、骗骗钱。

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电信诈骗的发展史:

1990年初,那时诈骗团伙开始利用未实名认证的电话卡,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行骗。从中彩票,到家人被绑架、出车祸,声称账户、驾照被盗用,假冒警察、检察官……这些手段现在还很常见。

2000年之后,诈骗团伙开始在大陆活跃。此后10年间,他们甚至将“业务”扩展至日韩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

在前两个阶段,他们更多的只是在扩展行骗范围。因为通信技术有限,行骗效率低,套路也容易被识破,一旦被严查,就要打一枪换个地方。

直到2015年,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骗子很轻易就可通过大数据精准地找到“待宰羔羊”,并通过各种策略让人深陷其中。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这起宝妈诈骗案,这些受骗宝妈是以“寄拍模特”的名义被招募到一起,表面看上去就是正儿八经的用劳动换取佣金,而且初期确实可以拿到收入。

你看,现在的骗子不光会伪装自己,还学会了放长线,还懂心理战。

反派角色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用在电信诈骗上一点也不过分。

如今的诈骗团伙都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有组织、有策略,甚至还懂互联网技术。

我整理了几个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大家不妨掂量掂量,这些骗子是不是都研究上兵法了:

江苏省的李先生曾在某网站投资9万元,但一直未能收回。有一天他突然接到电话,对方声称按步骤操作,即可拿到这笔资金。

李先生没有多想,因为对方清楚地知晓自己的投资细节。为了拿回自己的9万块,他先是被拉进QQ群,然后按指示下载APP,还被指派了一位回款专员。

接下来,李先生开始在汇款专员的指导下缴纳手续费、备案金,一笔接一笔,数额也越来越大……

然而直至被踢出QQ群,李先生才察觉被骗,此时他已经损失34万余元。

去年10月,贺州的钟先生将自己的手机交给女儿用,不料却遭遇诈骗。诈骗团伙用三个不同的QQ号诱导钟先生女儿提现转账,短短时间内就骗走上万元。

贺州公安局在那段时间一共接到数十起报案,皆是针对未成年人。

(连孩子都骗,诈骗犯根本没有人性……)

最近几个月,很多人都有收到“社保局”发来的信息,话术日日更新,让人来不及多想,目的就是诱导大家点击链接。

骗子也在紧跟时事,伪装成防疫部门,钻空子的能力一流。

很多年轻人一不留神着了道,老年人更是容易着急,招致钱财损失。

不只是骗钱,还有骗财又骗色的“杀猪盘”。

离异单亲妈妈詹女士,在某婚恋网站上结识一名男子。

交往一段时间后,该男子逐渐获取詹女士信任,并多次哄骗她转账,最终损失近10万元。

说真的,整理这些案例的时候,我恨得牙痒痒:

千万不要高估人性!

对于很多家庭,几万块钱可能是一年收入。那些一下损失几十万的,无异于家破人亡。

一旦被骗,想追回难上加难。

根据我国公安部公布的资料:

仅2017年,我国因电信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31.5亿元,此后每年都在翻倍增长。2020年这一数字为353.7亿元……

这些冰冷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被毁。

触目惊心!

02

咱们宝妈为什么容易被骗子盯上?

众多电信诈骗案件中,宝妈是受害主力。

是因为我们傻?贪图蝇头小利?活该被骗?

我们在前面讲到,如今很多诈骗手段越来越“精准”,所以人人都可能被骗。

只是相比其他人群,宝妈们业余时间比较多,很多人全职带娃,常常想着赚点钱贴补家用。

所以看到某个特别的群体被骗时,除了汲取教训,不要产生任何优越感,更不要怀揣任何侥幸心理。

我们没有被骗,不是智商多么高,可能只是还没被诈骗团伙盯上。

至少看过那些细思极恐的案例后,我是不敢保证自己能一眼识破别人精心设的局。

针对宝妈群体,诈骗团伙喜欢从工作、婚恋、孩子入手,一步步获取信任而后掏空钱包。

我搜集了几起专门针对宝妈的案例,非常值得大家参考:

· 婚恋网站交友被“杀猪”74万元

· 兼职刷单,全家积蓄十几万都搭进去

· 纸尿裤/宝宝水杯淘宝客服理赔,骗取验证码

· 二胎妈妈被告知领取补助金,被骗数万元

· 在外读书的孩子出意外,被骗数万元

· 被告知曾在贷款软件上贷款,假借保护征信的名义骗取十几万元

在翻看这些案例时,我发现除了刷单兼职这一类,骗子大多都是通过与受害者保持不间断通话,阻挠受害者与外部联系,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达成目的。

因为干扰因素越少,成功几率就越高。很多宝妈呆在家中,身边只有孩子,这也是容易被骗子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假如大家遇到类似情况,先与家人朋友取得联系,或者直接报警。

另外,身边人真的要多多关怀宝妈群体,多沟通交流、多分享新闻时事,不要让全职妈妈终日处在只有家务和孩子的信息闭塞的环境中。

很多被骗宝妈经常提到骗子都很“懂我”,其中的原因真的值得很多家庭反思。

03

电信诈骗离我们真的不远

你知道诈骗团伙是怎么“工作”的吗?

看完以下这段故事片,相信你会改变对骗子的认知:

骗子,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人都懂得拿捏人心。

当我们遭遇诈骗,电话另一边大概率是一个团队在有序不稳地运作。

很多反诈宣传都在教育宝妈不要贪婪,其实当我们足够了解这些骗子时,防骗意识才能真正提高。

除了宝妈,我们都要熟记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5大最高发类型电信网络诈骗,遇到以下这些情景,务必先在心里打上一个问号。

· 冒充公检法

· 冒充客服

· 刷单返利

· 虚假投资理财

· 虚假网络贷款

还有还有,提高防骗意识的最佳方式就是多看真实案例。

国家反诈中心 APP里汇集了各种诈骗案,有时间建议多浏览,你会发现各种超出常人认知的诈骗套路。

另外,把“96110”跟“12381”这两个号码刻在脑子里。如果接到电话或收到信息,不要拒接、不要忽略,这说明你可能正面临诈骗。

最后,如果你有特别相关经历和特别的建议,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也希望大家把文章分享给身边人。

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6bf6e267e9d9962ee380337d0d16d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