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科普行动之不吃药也能治疗失眠吗?
王大姐10年前遭遇家庭变故,第一次体会到失眠的滋味,随着时间的推逝,家庭变故的伤害慢慢缓解,可是失眠留了下来,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不到,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白天精神差,影响生活和工作。
患者考虑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想要停止药物治疗,为此来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
第一天就诊时,王大姐愁容满面对医生说:
“医生,我昨晚又没有睡好,不吃药睡不着,药越吃量越大,白天精神还差,不吃药真的能治失眠吗?”
“失眠是一个慢性疾病,不是一蹴而就就能马上解决问题的,咱们得有耐心和信心。”
经过医生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逐渐减停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莫过于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insomnia,CBT-I)。CBT-I目前被视为一线的治疗失眠方法,为各大指南所推荐。相比药物,远期疗效更加肯定而持久。
CBT-I一共有五步独门秘笈,包括睡眠卫生、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疗法、认知疗法五部分。
1
睡眠卫生教育
针对影响慢性失眠患者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进行指导,列出对睡眠有益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
2
刺激控制疗法
根据行为主义反射原理,此方法能帮助失眠患者重新建立入睡与卧床时间和睡眠环境等因素的条件关联反应,使卧室恢复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并减弱它和睡眠不相关活动的联系,使患者更加易于入睡。
3
睡眠限制疗法
主要是缩短患者总卧床时间,使其卧床时间尽量接近所需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有效率。依据患者的睡眠效率( 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 100%) 调整总卧床时间。
4
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理性看待失眠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保持自然入睡,不要过于关注并试图努力入睡。
5
放松治疗
失眠患者在夜间过度的生理觉醒是失眠的一部分原因。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心身功能紊乱的躯体不适,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觉醒水平。
在心理、物理的联合治疗下,王大姐的睡眠明显改善,六周治疗后减停了镇静催眠药物。
总而言之,对于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有三部曲:
症状改善、睡眠管理。
睡眠修复。
减药停药。
最终达到“不吃药,睡好觉”。
其中,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贯穿慢性失眠障碍治疗始终,是逐渐减少停止安眠药的保障。
本文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综合整理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67ca5aff382f2119febadd6bbd0a1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