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媒披露,继对小米印度公司施加高额罚款后,印度税务部门又将罚款目光投向中企比亚迪。消息人士表示,印度税务情报局认为,比亚迪印度公司漏税900万美元,相关调查尚未结束,可能对比亚迪提出新的指控及罚单。印度对进口电动汽车税率有两类,一,整车进口视车辆价值不同,征收70%-100%不等的税费。二,进口汽车零部件并在印度完成组装,征收15%-35%税费。比亚迪被印度税务部门认为已不满足第二类标准,需征收70%-100%税费,需补交900万美元。目前,印度税务情报部门尚未就其向比亚迪增加税款的说法给出依据,也尚未正式下达通知。
印媒还放风称,印方可能欢迎与特斯拉有供应链关系的中企在印投资。印方对中企频频无端限制、罚没情况下,其相关言论颇显空洞。印方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在印售出1960辆电动车。电动车零部件从中国转运,在比亚迪与印企合资建设的印度工厂完成组装。这一模式在印度已公布的法律中显然适用15%-35%的税率,比亚迪在进入印度市场前,熟悉印方法律条文也是基本工作,在事关税率这一根本问题上不会出现纰漏。印方却依然要以税率问题要求比亚迪额外交税,这或表明印方对其本国法律解读出现了变化。对比亚迪应收税率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义,由此足以见到印度市场环境的反复无常。比亚迪去年在印售车1960辆,印方却要其新缴罚款900万美元,这几乎等同于要没收比亚迪在印一年净利润。
此前类似的情形已发生在小米身上,小米被印罚款约47亿人民币,等同于小米印度多年营业额。这也不禁让人发问,印方对中企是何态度。尤其是将供应链迁往印度,为印度制造做出颇多助力的小米公司,依然被印方缴没所得,这已足够让寻求赴印发展的中企寒心。小米印度公司的经历表明,即便依印方意愿行事,印方依然会做出过河拆桥之举。印度此前抛出“印度制造”倡想欢迎小米在内的中企赴印投资,当下对小米关门收割,前后两幕对比堪称讽刺。中国外交部此前也多次奉劝印方称,应为中企营造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目前看,印方并未能听进去。此次比亚迪再被印方敲竹杠,如英媒披露属实,则在给中企及各国外企敲响警钟。
印方执法部门履职并不完全依照印度法律,这使印度目前依然是各国外企有进无出的投资黑箱。在印投资基本难以收回,小米印度一度被视作在印投资成功的典范。但曾经这一投资吹起的泡沫有多高,当下对印度信用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有多大。印度,在让各国企业避而远之。印度当下的经济情况不乐观,极端气候此前引发印度主要蔬菜之一的西红柿大幅减产。作为主食的大米供应也不容乐观,受此影响,作为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的印度已终止印度香米外的其他品种大米出口。人口过度扩张、全球供应链阻塞、极端气候影响、债务问题恶化、基础设施欠缺、国内矛盾加剧,这些因素在使得印度危机并不遥远。印方当下以收割外企方式增加资金来源,那经济情况或进一步严峻的今后呢。
人口数量要转化为人口红利,需要的是在教育、制度改革、再分配体系建设、医疗、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长期投入。这其中的艰巨,也是各国难以复制中国的原因。没有相应的配套体系,过度的人口体量往往意味着积聚的矛盾与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在时局整体平稳之际不显,在时局动荡之时往往意味着接连引爆的悲剧。印方当下越来越呈现封闭性,这难免会让印方错失机遇,增大危机暴雷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