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刷手机,刷到一条视频,一位女子陪她母亲去银行办理业务,结果被银行要求证明母女关系。
我想着现在怎么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就去仔细查了下,果不其然,事情是3月份发生的,只是营销号剪辑重新发布而已。
不过,这个事情下面有人留言说到了证件的问题,大概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凭借各种不同的证件。
咱们国家确实是一个充满证件的国家,前几年这个问题一直非常热门,许多官媒都发表了中国人一生到底要办多少证。
根据央视新闻2014年的总结,我们一生可能最少要办70多个证件,其中每个人可能至少都有三四十种是必须的。
从出生开始就要有出生证,之后就是户口和身份证,到你结婚生育的证明,再到你工作的相关证明,还有一些技能相关的,即便是死亡,还需要有死亡证明。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要有这么多证件,其它国家也是这样吗?
首先,我简单查询证件相关内容,美国和日本的证件确实非常少,他们一个人基本凭借驾驶证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事情,其它发达国家也差不多,我们证件相对来说确实是多,这点是事实。
其实,一张证件无论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发证方的管理。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用一个证件来完成所有的管理呢?
我这边查阅了一些资料,简单做一些总结吧。
第一点就是我们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要管理这么多人明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多个证件自然是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不容易出错。
印度在人口方面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所以他们也是一样的是证件繁重的国家,他们有家族证,出生证,选民证。。。。乱七八糟的都有,现在应该也有身份证了(这几年刚开始推行的)。
第二点是信用体系不够完善,有些事情就只能用证件来证明了。
前阵子长沙唐女士霸占别人车位几个月,结果要求别人给她提供车位所有权的证明,这个事情可能很多人印象深刻。
我们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人,但如果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的话,那么只能是信用体系的问题,你不相信我,我也不相信你,这个基本就是现状。
信用体系的搭建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去提升居民的素质水平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有更加完善的政策和监督,让每个人都认可才行,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第三点,我觉得是历史问题导致的。
很多人可能想不明白,有了身份证,为什么还要户口本,毕竟户口本上的很多信息都体现在了身份证上了。
户口本体现的信息内容确实要多得多,这个证件连我们的亲属关系都涵盖了,但其实要把这些信息完全写入到身份证上也是很容易的。
户口本明显没有身份证方便,我觉得它至今还存在的最大原因就是历史问题,以前出于当时的需要出现了,但现在又很难完全被取代。
咱们国家的身份证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就是户口本,当时人员流动不是很高,户口本不在身边问题也可以比较容易地生活。
但是,随着人员流动率的增加,身份证这种代表个人的证件就诞生了,在各种场合用它来证明就好了。
像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起来肯定没那么容易,所以就有了第四点,技术和人情上一些证件都已经很难一下子取消了。
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证件的相关话题讨论得特别激烈,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段子说,有人落水了,然后一个施救者打算下水去捞,而别人愣是要他出示打捞证才行。
当时一些官媒对证件为什么会这么多给出一个八个字的总结,就是“信息孤岛,分散建设”。
信息孤岛自然就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数据库,难以实现共享,分散建设自然就是各个“发证方”都是各自独立管理的,很难让实现彼此的配合让数据共享。
这些基本就是现在证件如此之多的原因所在了。
虽然,证件多有许多弊端,办证需要一个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大多时候还要一些工本费,对于个人来说确实不是很方便,也不是很友好。
但是,我们现在确实看到了咱们国家也在努力完善这方面,如果你以前有去办过什么证件的话,你一定会很受气,窗口可能会各种踢皮球。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种证件的繁杂程度,连工作人员自己可能都说不清楚,所以能推就推。
这两年大家应该能够明显感受到有很大的改善,很多地方都推崇“只跑一次”的惠民政策,也算是方便的。
虽然,现在我们国家证件还是很多,但是办证需要携带的资料其实也已经非常简化了,我看到有网友说就办证上来说,相对于发达国家应该还要简单方便。
很明显,“多证合一”这个肯定是趋势,只是现在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很难一步实现。
我记得以前的企业是有五个证书的,去银行开个户,还要带各种不同的证书非常麻烦,现在大部分地区应该都已经实现“多证合一”——剩下一个营业执照了。
企业如此,个人应该也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