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黎奥运正在紧张筹措中,张怡宁对女乒的看法冲上热搜。
“日本队员还是那么爱哭。”
你一定有这种感觉,一听张怡宁的解说,总是梦回她“国乒一姐”时代。
乒坛第一拽姐,叫张怡宁,嚣张的张。
以球风凶悍著称,又被称为:打球最帅的女人。
一个眼神,就能感觉到“杀气”。
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种桀骜不驯;
一身运动服,能被她穿出时尚感。
赛场上一个拿球拍扇风的动作,时至今日,还是轻轻松松收获一大批迷妹。
有人说,看了二十年乒乓球,张怡宁的动作结构最潇洒,柔中带刚。
小一点的网友说,你们的童年都有老张,羡慕。
张怡宁有一种魔力,老中青三代人,都喜欢她。
热知识:张怡宁是因为无敌,太寂寞了而退役的一位选手。
少年时高挑干净,一抬眸小将羽生结弦和她神似。
那年的橄榄枝花环,和她最配。
如今回过头再看张怡宁辉煌的战绩,会自然而然给英雄曾经的故事添油加醋。
仿佛,她生来就会打乒乓球;
仿佛,她本就是不败的神话。
1981年,张怡宁出生于皇城根下,一个北京的普通家庭。
张怡宁(右)和妈妈
那时候她还叫“张宁”,后来妈妈发现幼儿园还有小朋友也叫这个名字,于是就加了一个字。
小张怡宁个子不高,反骨倒有几斤,操场上没少追着男生打。
直到6岁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喜欢乒乓的舅舅领到体校,另一个世界才向她打开大门。
要“玩”这个可并不容易,不仅体校的位置离家里相当远,每天训练的体量也是很大的;
重重困难,愣是没把张怡宁吓倒,中午累了,她就在球案上随手一铺,就地休息。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转,4年转瞬即逝。
在这期间,初露锋芒的她,代表区里参加比赛。
获得的第一个冠军,还是眼看要输,一把鼻涕一把泪唬住了对面的队员,这才“阴差阳错”拿到的。
那时候“小魔王”的心态还不行,后来站在世界赛场上,这一点也显现出来。
打球是个脑力活儿,这一点张怡宁绝对有发言权;
光是张怡宁台下总结反思的训练日志,随手就是厚厚一摞,并且写得认认真真。
10岁起进入北京市队,两年后,为国家效力,加入国家二队。
事实证明,能带出三个大满贯的李隼教练的确不一般。
李隼(右一)
而张怡宁,起初在队里,就是个“刺头”。
别的小队员,都怕老队员欺负新人,能躲得远远的绝不上前。
你就没见过,谁像张怡宁一样,抱个茶缸,面无表情地往老队员和前辈旁边一坐;
我喝我的,你们聊你们的。
没有一个内向的自觉就算了,当时打球到了一定阶段,突飞猛进的她还因为当时李隼在着重培养王楠不服气;
俩人都在气头上的时候,茶缸一拍一尺高。
要说起来,这“刺头”,还是当初李隼自己从二队给提上来的。
队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军训,最后一般会开一个联欢表演,结果当时缺个主持人,带队教练随口的一句:张怡宁,你要是敢上,你就能拿奥运冠军。
说者无意,后者听完:还有这好事。大步一迈,主持去了。
虽然“刺儿”,但这股子单纯,比真金还真。
也是有了这次露面,李隼借机“煽风点火”;
和当时的一队主教练陆元盛介绍说,张怡宁的打法和中国队劲敌小山智丽很像,适合陪练。
陆元盛听完点点头。
然而,冠军永远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易。
而张怡宁,也并不是一直如闪光灯前那样淡定。
5年的时间,张怡宁在国家二队打磨球技;
参加全运会,几次对战世界冠军级名将获得胜利,给北京队挣下关键分数。
1998年到了一队,一路打怪升级,在国乒天团的势不可挡下拿了几个团体冠军。
2001年,张怡宁顶住了压力,第一次将世界级的女子单打冠军,收入囊中;
可是,没过,她就被罚禁赛三个月。
要说原因,是她太求胜心切了。
也许是刚参加世界大赛,就斩获了还不错的成绩;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还未满20岁的张怡宁觉得自己势在必得。
悉尼前夜的吉隆坡世乒赛团体赛,中国队有惊无险获得冠军;
可是获奖的张怡宁,却因此失去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怎么回事呢?
吉隆坡世乒赛
当时决赛的节骨眼上,前两个出场的王楠和李菊打得相当精彩,无形之中给第三个上场的张怡宁打了“鸡血”,愣是激动得平复不下来;
结果,一轮到她上场直接“打糊”,急躁占据了上风;
完全控制不住场面,最后0-2惨败台北选手徐竞。
那时候,因为需要把精力放在参加奥运会的种子选手王楠身上。
李隼只能给大受打击的张怡宁留下一句话:
如果还想打,必须自己救自己。
信心需要一点一点打碎再重新建立。
2001年,芜湖世界杯,张怡宁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级单打冠军。·
11月份的九运会上,张怡宁和王楠在半决赛相遇。
这位只比自己大三岁的师姐,在张怡宁进入一队前,就已经获得了世界杯的单打冠军。
王楠
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王楠翻盘,再次心态崩掉,最后一球直接自暴自弃故意打下网。
消极的状态也被教练看在眼里,张怡宁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三个月内禁止参加比赛,并且还要在《乒乓世界》上发表书面检查。
03年,巴黎世乒赛,角逐到最后,又是王楠和张怡宁,战况一度胶着,张怡宁依然落败。
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王楠曾说,自己从来没有在睡前见过张怡宁。
从球桌上的比试,到台下的复盘研究,张怡宁其实每天的付出和钻研一点不比王楠少。
甚至,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度让张怡宁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极限;
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每天在神经病的边缘”。
再不做点儿什么,就要失控。
但是又舍不得打球出岔子,于是只能朝自己发泄;
最严重的时候,拿起那种钝一点的东西就扎自己腿,还好被李隼眼尖发现,及时摁了下来。
人在低谷的时候,才能慢慢看到自己的问题。
张怡宁不爱和家里诉说这些烦恼,唯一能倾诉的就是教练。
稍微打得好一点,就觉得自己是独孤求败;要是打得差些,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是。
有时候抱着李隼哭,说的是什么也不着边际,李隼只觉得一头懵。
后来李指导慢慢发现了,张怡宁和王楠不同;
虽然综合实力不容小觑,但有时候太散漫;
在没有获得最大的胜利之前,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李隼说过,张怡宁的压力,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的。
走不出来,还口口声声想当奥运冠军?
当时,雅典奥运已经开始紧张备战了。
那时候通讯没有现在发达,为了鼓励这个时而意气风发,时而思想波动很大的种子选手;
包括蔡振华在内的的教练,“见缝插针”就得给张怡宁做思想工作。
怕面对面坐下不能敞开聊,李隼还学会了发短信。
后来张怡宁回忆,刚打过的比赛,等第二天冷静下来一回顾,通过打字的方式,很快就能找到问题。
鲜有人知道,雅典奥运前的封闭训练,除了日常训练完成得保质保量,张怡宁的单打双打效果都很不理想。
后来师姐马琳力战对手依然比赛失利,对张怡宁的打击就更大了。她一下子对隔天上场的自己失去信心。
李隼心里那个着急呀,这样下去不行。
台下,他故意装出懒散的样子和张怡宁聊天,瞅准时机话锋一转:
你这么下去,就是早死和晚死的问题。
一语点醒梦中人。
站上雅典奥运双金的领奖台,张怡宁终于笑了。
那是中国的第100枚奥运金牌。
但当时,张怡宁还未获得大满贯,结果这位种子选手又“飘”了。
也不是不认真,反正就是找不回从前的劲儿了。
李隼良苦用心,恨铁不成钢,抄起球拍,对着小张就是一拍。
得,又给张怡宁“砸醒了”。
后来的张怡宁,世界杯四度封后、23场公开赛连续折桂;
三大赛事对外战绩保持全胜、奥运会上败绩为零,连续83个月世界第一。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拿着一个临时粘的、比鞋底还硬的球拍;
对战新加坡夺冠热门冯天薇。
冯天薇当时的报导
战局白热化之际,李指导的一句话,提醒了张怡宁。
最终,防守滴水不漏、攻势神出鬼没的张怡宁以4-1斩落对手。
至于“打哭”福原爱,故意把球打到桌子底下,放水放大海,也是国乒的美谈。
她成了女乒新的领军人,也活成了自己当初的憧憬:
“我不想拿多少世界冠军,我想做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冠军。”
2009年,张怡宁和香港金融才俊徐威结婚。
徐威之前是演员袁立的前任。
不过,说起这段相差二十岁的婚姻,张怡宁的脸上,人们看到的是幸福。
能以“请教球技”为由,接近“大魔王”,徐威还是有点勇气在身上的。
现在一双儿女,家庭美满,老徐,你有福气啊。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转眼风云再起,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