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S17 系列正式发布,趁新鲜,机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感受。
机哥主要体验的是 vivo S17 Pro,所以本文重点就聚焦在 Pro 上了。
vivo S17 Pro 有山海青、冰白玉、玄黑三个配色,机哥拿到的机子是“山海青”。
广州近期超级热,看到这配色,机哥感到丝丝清凉。
不仅因为它属于冷色调,更因为整个机身给我一种“流动感”。
特别是朝着 vivo S17 Pro 背部盯久了,视觉效果联动脑补,会感觉周边气息随之涌动起来,将燥热一扫而空。
听完发布会后,机哥悟了:山海青这种流动感,来自它的独特工艺“粒子水墨”。
小小背板上,竟然有 1500 万颗磁粒非线性排布,难怪形成了充满层次感的纹理。
八弟说,结合浅蓝色看,vivo S17 Pro 背板线条就跟海浪一样。机哥倒是觉得,它在勾勒山峦走势,让我联想到《千里江山图》。
近年来跟山水相关的文创产品出了不少,vivo S17 Pro 山海青设计算是其中能 get 到东方美学精髓的。
而且,通常涉及古典美学的,整体气质上就没那么“潮流”。但 vivo S17 Pro 却又带有青春感,毫无违和。
机哥那天跟模特小姐姐到潮人聚集区拍照,手持 vivo S17 Pro 就很亮眼。
外观这件事还是比较看个人审美,难以量化。机哥来展示下可以具体评鉴的东西吧,比如说,S 系列的重头戏:影像。
vivo S17 Pro 后置 5000 万超光感人像镜头+1200 万专业长焦人像镜头+8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
前置同样是一枚 5000 万超光感人像镜头。
在体验期间,vivo S17 Pro 的影像功能被小姐姐盘出花来了。
具体怎么盘,就从后置人像说起吧。
作为工具人,就要有工具人的觉悟。为了让小姐姐选出自己满意的照片,机哥按快门的手就没停过。
万万没想到,在广州塔下,机哥碰上第一道坎,是找角度。
vivo S17 Pro 的长焦人像镜头+全系 OIS 光学防抖的超豪华人像摄影二件套,的确是为拍摄角度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但选择多了,也是很苦恼的。。让人不知道选哪张美照放进文章里。
离远了拍,人像和风景互相呼应,各不抢戏。
稍微近些的半身照,则专注小姐姐的美,将周边风景自然虚化。
又或者,距离再近些。
主打一个凸显细节,睫毛、眉毛、发丝,360° 无死角记录下来。
远中近都拍了,你猜最后小姐姐最喜欢哪张?
好吧,千挑万选,选了张没有广州塔的。
但该说不说,好的摄影设备能激发人的好状态,看小姐姐舒展姿态就知道。
机哥还是不死心,跟小姐姐商量:来都来了,真的不再跟广州塔合影吗?
于是,我们走远了些,换个角度尝试,顺便体验一下 vivo S17 Pro 的“运动追焦”功能。
神秘入口就在:相机更多设置运动追焦。
支持自动和手动追焦两种模式,日常拍摄的话,自动就够智能了。
面对动来动去的拍摄对象,vivo S17 Pro 稳稳追焦。
在这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无脑按快门就行。
收获的照片所见即所得,X90 系列的“零延时悬浮抓拍”功能,也被放在 S17 系列上。
抓拍小能手这不就来了?
终于拍到了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广州塔合影,鼓掌。
在软件层面,vivo S17 Pro 为影像优化的地方,远不止运动追焦。
再举个例子,我们出去玩拍照时,经常前置后置来回切换。
前一秒在拍风景,后一秒就忍不住拍自己了,谁懂。
在 vivo S17 Pro 上从后置切换到前置时,会自动从普通拍照模式,切换到“人像模式”。
另外,一群朋友玩的时候,如果需要合影,通常会将屏幕从竖屏转为横屏。
在转过来的同时,vivo S17 Pro 自动切换为广角模式,更适合多人合影。
嚯,在前置人像这块,vivo S 系列是把人们的使用习惯玩明白了。
但是,机哥又要说但是了。
在前置人像这块,机哥和小姐姐遇到了当天体验的第二道坎:光影变化。
别看天色晴朗,太阳高高挂,但其实在现场,光线是肉眼可见的杂乱。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考验手机的“感光”能力,以及对平衡光影的把控。
具体把控得怎么样,看图。
无论顺光逆光,都能将人像呈现出很有质感的样子。对于皮肤,没有无脑美颜,而是反馈出正常人脸应有的状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咳咳,但要说更极端的光线情况,是在日落之后。
当拍摄环境已经暗到这个程度时,vivo S17 Pro 又会如何应对呢?
首先是进光量,通常手机挖孔前置的光圈都在 f/2.4,vivo S17 全系增大到 f/2.0,在弱光环境下,尽可能地让更多光线进入镜头。
再有就是两颗柔光灯,它们跟前置广角打配合,补光角度去到 90°。体现在照片的效果,就是光线能照顾到方方面面,不再是生硬地只往脸上打。
细心的机友可能发现了:
两颗柔光灯的色温不同以往那种冷白光,而是更柔和,像小夜灯那种柔白,这能让肤色更自然,拍出来不会惨白惨白的。
vivo 的工程狮可能对肤色调节有执念,在色温调整这块做了不少事情。
在柔光灯基础上,还来了个色温滑块功能。
看演示大家应该理解了,就是通过屏幕光颜色的变化,调整前置人像的色温。
如果还没 get 到这优化的妙处,建议仔细对比下面三张图。
很明显第一张肤色最冷,而第三张肤色最暖。
这就大大增加了我们的选择度,能拍出更多不同风格的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说到摄影风格,vivo S17 系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灵感。
在相机人像模式风格中,可选不同玩法。
比如“宇宙闪烁”风格,就很适合在暗光环境下装酷,有点赛博朋克哦。
同样,vivo S17 Pro 的后置摄像头也为暗光环境做了准备。
它配置一颗智慧柔光环,支持多档色温主动调节。
在柔光环加持下,用 vivo S17 Pro 夜拍人像,能拍清晰的同时,还能把色彩拍准,氛围感拉满。
但有的时候,夜拍人像不是怕光不来,而是怕光乱来。
跟白天大太阳底下光影斑驳的不同,城市夜晚的光源来得乱七八糟,想拍好的难度更上一层楼。
大家想想看,晚上逛个街,四面八方的光有来自路灯、商铺招牌、甚至路过的车灯......
在光源杂乱的环境下,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出现上一张人脸肤色是这样,下一张马上变脸色的情况。
这都是由于拍摄设备对光的感知不够专业,光线一乱就转不过弯来。最终生硬的,还是出片效果。
但大家发现没有,在 vivo S17 Pro 的夜拍里,色彩还原度稳得惊人。
拍一整晚,都没出现人像偏色的闹心情况。
这是因为 vivo S17 Pro 搭载超感知光谱传感器,在算法加持下,确保了色彩还原度。
超感知光谱传感器在 vivo 手机中是首发,Pro 有 Pro 的道理。
当然啦,机哥用 vivo S17 Pro 不止拍了人像。
它还有美食模式,拍拍吃的:
近可拍花花:
远可拍风景:
拍了一整天下来,回去还有 43% 的电。
在续航方面,vivo S17 Pro 包含 4600mAh 大电池,搭配 80W 远航闪充。
处理器采用天玑 8200,内存容量最高可选 12+512GB 搭配,性能可以说是均衡流畅。
机哥再提一嘴它的屏幕,vivo S17 Pro 的视觉效果是 S 系列目前为止最优,一块 1.5K 超视网膜护眼屏,看着顺眼得来还护眼。
总的来讲,喜欢拍照特别是拍人像的盆友,对成片色彩有要求的,vivo S17 Pro 是合适选择。
3000 元价位,追求轻薄又重视体验的朋友,vivo S17 Pro 同样可纳入考虑范围。
今年快过半了,2023 中端机颜值和摄影功能会卷成什么样子,机哥更加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