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将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 培育为耐心资本

2024-06-28     第一财经

近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发布,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被赋予了重任。

在26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措施》提出,要聚焦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率先将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培育为耐心资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被赋予“领头雁”重任,是因为其具备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等优势。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086只,目标募集规模约12.19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13万亿元;就利润方面来说,2023年,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年全国研发投入3.3万亿元,其中央企投入1.06万亿元,接近全国的1/3。

虽然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有优势,但也存在短板,克服短板才能使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也才能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短板之一是囿于投资比例等限制,资金密集优势尚未得到完全发挥。

2023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基金应当充分发挥资本放大作用,原则上新设产业基金集团内部合计认缴出资不得高于30%,全部中央企业合计认缴出资不得高于60%,创业投资基金出资可适当提高比例。

由此可以看出,此前规定设立央企产业基金的重要目的是充分发挥资本放大作用,包括募集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今后要更加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央企基金的表率带头作用。

在前述政策通气会上,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将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同,在放宽规模限制、提高出资比例,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方面,发挥长期耐心资本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短板之二是考核机制、容错机制还有待完善,还需为培育耐心资本提供更宽松环境。

正如上述发改委相关人士所举的例子那样:投资十个项目,部分出现损失了怎么办;创业投资的项目从种子期、天使期到变成“独角兽”,与基金的期限错配了怎么办。这些在《政策措施》中都作了安排。

《政策措施》明确: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短板之三是还需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之间实现高效协同效应。

这就关系到“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形的手”既可以以行政指令的形式要求国有资本完成“规定动作”,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各类资本摒弃“急功近利、快进快出、挣快钱”的浮躁心态,坚持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无形的手”则有两个关键词,市场规律和引导,也就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

《政策措施》要求,要建立创业投资新出台重大政策会商机制,各部门在出台涉创业投资行业、创业投资机构等重大政策前,应按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出台影响创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包括要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更多释放政策红利,以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稳定市场预期、激活创投市场。这都是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之间实现高效协同效应的体现。

总之,在培育耐心资本上,国有资本具有先天优势,这些优势真正充分发挥出来还需克服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包括考核机制、容错机制的完善等。在社会资本方面,还需持续优化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的支持政策等;还需要社会资本敏锐发现投资机会,积极投入。国有资本发挥表率作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将对培育耐心资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4cc0727c1ddfb140626f76abca9b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