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后劲真大。
电影院里开怀大笑了两个小时,又为“国产科幻喜剧的拓荒”欣慰一番后,再回忆起电影,心头竟然泛起淡淡的寂寥,不为别的,只为“独孤月”。
这个拯救了地球的搞笑大英雄,却命中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情。
他爱的是"女人",陪他的是"袋鼠"
勿庸置疑,全片最好嗑的CP并非独孤月和马蓝星,而是独孤月和刚子。
一个宇航员和一个2米高叫“刚子”的袋鼠一同被遗弃在月球。
起初刚子暴揍独孤月,因为他吃喝不愁。不过时间一长,刚子想家(地球)了,就只好认独孤月做“老大”。对独孤月来说,刚子是“洪水猛兽”,也算活着的唯一动力。
因为有地球这个共同的“血缘”,一点都不和谐的他们,被动成为了“家人”。
当然,独孤月可以自私一点行使人类的权力。驯服刚子后,他可以把它关起来,不给吃喝,甚至把刚子吃掉(刚子本就是空间站为在月球长期生存而饲养的“食物”)。
不过如果是这样,独孤月就不是独孤月了。
他没关刚子的禁闭,没拿它当宠物,还给他穿起了宇航服,让它享受了“越级”的尊重和待遇。
就这样,刚子成了宇宙全最幸福的袋鼠。
刚子和独孤月感情的第一次升华,是在独孤月制定返航计划时。
记得这里有一段摇滚乐,HIGH得我灵魂要出窍。
“刚子咱们回地球,这破地咱再也不来了,这浩瀚地球,还得是咱地球!月亮不走我得走。”
独孤月真是个深情的人儿,他不只对女人一往情深,对刚子也爱得热烈。
扪心自问,放在现实里,一旦形势紧急,有多少人会抛掉“重要的朋友”,何况还是一面之缘的动物?
这里用不起眼喜剧的笔墨,着重铺垫了独孤月的勇敢和真挚。
一人一鼠感情的二次升华,是刚子被遗落在月表之时。
这是对独孤月性格的二度刻画——如果此前他对刚子是因为它是他月球上唯一的“伴”。那么这里,独孤月完全可以现实地扔掉刚子,因为只要回到地球,他就不缺伴儿了……
可是,独孤月没有。
他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找刚子,为的是作为“万物之灵”的责任和慈悲。
在这里我们感动的,绝不只是独孤月和刚子的“重逢”,还有一种复杂的“义”的情感的升华。独孤月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夯实了。
这对CP让人最泪崩的点,是独孤月准备献身时留给刚子的“遗言”:
“刚子,你要好好的,你要回到地球,找个母袋鼠,生一窝小袋鼠。”
这是独孤月第二次,把生之希望寄托在刚子身上,他对刚子说的话,实际上是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独狐月救了地球所有人,却最终在地球上没有“一席之地”。
在影片里,从头到尾,“生”到死,陪独孤月的一直只有袋鼠。
马蓝星不爱独孤月,她只是为他的伟大而流泪
电影给了马蓝星和独孤月一个无比浪漫的结尾。
马蓝星回到月球,只为站在他曾经望向地球的地方。此时的独孤月已化身一片蓝紫色的地球星云之中,守护在地月之间……他们隔着“时空”站在一起,宇宙为媒、星环为戒,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浪漫?
特别是马蓝星踏上月球的土地,与“逆行”的独孤月重逢那一刻,又是一枚催泪弹!
马蓝星的哭戏很动人,但不能掩盖一个残酷的事实——马蓝星不爱独孤月。此时她为之流泪的,大多是独孤月伟大的人格。
“宇宙那么大,总有一天会相见”,即使有朝一日再相见,马蓝星也未必会独孤月成为情人。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是一种人。
马蓝星是一个那种天生理性的指挥官,她曾两次为人类抛弃独孤月。而独孤月是天生的感性的小人物,所以他连刚子都舍不得。
“我跟张吃鱼导演讨论过很多次,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马蓝星就应该是严肃而冷静的。她巨大的情感力量都隐藏在她的内心,画面上不能崩,一直持续到最后。”
这是马丽对马蓝星的理解。
在救一个人和救所有空间站成员之间,马蓝星只考虑0.01秒就按了“发射”;当陨石向地球袭来,马蓝星没有犹豫,只能牺牲独孤月。
马蓝星的“格局”很大,在月球,她指挥空间站。离开月球,她是人类命运的指挥官。
所以,她必须无私。
而独孤月呢?他的注意力永远在生活小细节上:面试不顺心他说要回家喂猫;一次电梯对视,就能为了梦中情人不做工程师改做维修工;即使认为地球毁灭了,他也要炸开女神房间,逗B地和她喝一次红酒……
这样胸无大志的独孤月,如果不是救了地球,绝对不会走进马蓝星的视线。
有人说,独孤月马蓝星的互相喜欢的细节实在太少了!他们还没有相遇就已经错过,没有拥抱就已永别……太残忍了。但我想说,这不是影片的失误,而是一种暗喻:马蓝星从未爱上过独孤月。
梦想成真之时,却要告别世界
独孤月曾有一刻最为接近“梦想成真”,就是他与地球重新建立连接的那一刻。
那时,孤独月和马蓝星已经有了一丝惺惺相惜,那时,他已经成为地球英雄,身份地位足可以与马蓝星匹配。那时,他还可能回地球与“同类”团聚。
这一段,沈腾飙了一场精彩哭戏,网友给总结了10个层次:
1、喜悦。这是这两年来,独孤月第一次和地球取得联系,所以一定是先“狂喜”;
2、欣慰。沈腾眼神忽地温暖,好像在说“原来你们还在这里”;
3、故作坚强。独孤月大概是记起了自己的身份,想克制自己,不显露脆弱。
4、珍惜。这是两年第一次看到“同类”啊!他一个一个地看过去,想把面前的每个“人”都刻在心里。
5、感恩。他明白,是因为大家没有放弃自己,才有此刻的美好;
6、大哭;隐忍失败,多年独自承受的委屈突然爆发;
7、克制;再次克制,无论如何,这应该是一个开心的时刻;
8、愣住。突然看到马蓝星的身影,哭的意愿戛然而止,眼神升起温暖与坚定吧。
9、害羞。有些不知所措,头一次和“情人”视频,要怎么表现?
10、开心。亲爱的,原来我一直在你的视线里,原来你一直在我的身边。
是的,这么长一段特写,让人以为独孤月终有一天会和马蓝星团聚。
可是,我们猜错了。
独孤月,人如其名,很独、很孤、又像月亮“高处不胜寒”,命运的安排之下,他注定就不是任何人的“宝”:
于刚子,他是照顾它的哥们儿、靠谱的主人;
对心怀天下的马蓝星来说,它是照亮前路的萤火虫;
对地球人来说,他是隔着38.4万千米的英雄……
他本来可以自己宠宠自己:回地球,找一个女朋友,生一堆孩子,但连这点也没成。
荣誉、金钱、爱情都和独孤月隔着星环的距离,梦想成真时,离他告别世界的日子也不远了。
独孤月的“一席之地”:《独行月球》的悲剧内核
他想朝夕相伴的是女科学家,命运偏偏给他安排了"公袋鼠";他想要爱情之花盛放,但命运非给他怅惘遗憾;想回地球“老婆孩子热炕头”,可命运非要让他成为星辰大海……
那么独孤月还有一席之地吗?
我们这么关心独孤月,是因为独孤月的个性、感情、个人变迁、困境是普世的——
- 和独孤月只想“做一个安静的暗恋马蓝星的美男子”一样,我们的梦想可能很小,没有扬名立万,小到只容下老婆孩子热炕头;
- 和独孤月柔软的内心一样,我们常常因为有软肋而学不会精致利己、做不到“冷血的成功”;
- 和独孤月愿意放弃野心来寻找生活中的小舒适,同时又不愿意为了现实去苟且梦想一样,我们有时也不愿用良心交换利益,所以有时候显得“不堪大用”;
- 和独孤月总是挚爱总是一往情深一样,我们也常常如此,所以才深陷悲悯与痛苦……
- 我们也是如此的“不耀眼”,是“小人物”,是“中间人”……
正因为这些“一样”,所以我们才能“代入”独孤月,和他一起哭一起笑,甚至会将自己代入电影——“如果此时我是独孤月,我会怎么选择?”
“奔着喜剧去的,结果是悲剧。”
“开头笑得多开心,结尾哭得就多惨。”
我们为独孤月而哭,是我们心里,可能做了和独孤月一样的选择。
我们都很清楚,不管谁成为独孤月,他都没有别的选择——
地球留给他的“一席之地”如此之小,小到他不得不“背叛”自己;
这条路又是如此宽广,宽广到不管穿越多少个时空,你还是会这样选。
这种极致的遗憾,给了这个科幻喜剧电影以悲剧的内核和美感。
独孤月的命运,就是《独行月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它的悲剧内核。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
正因为包在可笑、渺小“小人物”的外衣下的,是最伟大的悲悯、最炽烈的真情,所以我们才会深深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