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皱纹都会演戏”的陶泽如:不能让演戏成为一种经商的手段?

2022-03-14     大侠探剧

原标题:“连皱纹都会演戏”的陶泽如:不能让演戏成为一种经商的手段?

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当提到老演员陶泽如的名字时,许多观众会感到困惑。这个人是谁?

但如果提到他的戏,你一定会体会到。

《天网》年的,《百鸟朝凤》年的焦师傅,《鸡毛飞上天》年的大叔。

他出演过无数影视剧中的小人物,娴熟的演技,一张即使有皱纹也能演戏的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多年来,陶泽如一直处于“戏剧名人不受欢迎”的怪圈,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今天就来说说这位老人的娱乐圈生涯。

——叶公子说

01金水叔

《鸡毛飞上天》中的金水大叔让很多人再次看到了陶泽如,这个老戏骨的演技。

他的演技没有什么华而不实的夸张,他不褒不贬的刻画人物,有些更多的是他内心的描写。

金水叔叔身上有很多当代色彩。他有血有肉,善良深情,随波逐流。

他从鸡毛变成了糖,换上了中山装,当上了市长。中间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的描写非常到位。

他对陈里弗斯的喜爱和对骆玉珠的厌恶相互辉映,让观众对他又爱又恨,恨中夹杂着温情。

金水叔叔对陈里弗斯的“自以为是的仁慈”与当时的老人们非常相似。

他将一个善良而不执着、倔强而不市侩、会看风而不与生俱来的金水叔叔,演在了观众的心中。

正如骆玉珠所说:金水叔叔是他们的主心骨,和你们在一起,我们的心是坚定的。

陈的各种变化贯穿全剧,观众对他的爱从一开始逐渐转变为恨、恨、理解和同情。

他凭借扎实的演技成功地扮演了陈金水。

金水叔的扮演者就是陶泽如。

陶泽如1953年12月出生在长江附近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京剧业余爱好者。他从小喜欢在家练声,陶泽如从小喜欢听父亲唱戏。

也许他遗传了父亲的基因,陶泽如的嗓音天生就好,而且他从小就非常喜欢唱戏。

70年代,歌剧正在衰落,电影尚未成为主流文化,戏剧刚刚兴起,成为大众的最爱。

1973年,陶泽如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开始学习戏剧。1977年,他正式成为南京话剧团的话剧演员。

本以为进了话剧团后,就可以安心工作生活了。谁知道,话剧团工作安排少,大部分时间清闲。

这段时间是陶泽如一生中最迷茫的时期。话剧团任务少,连演配角的机会都难得,更别说演主角了。

陶泽如是个大忙人,总是在寻找一些东西来丰富他的生活,所以他去学习绘画和雕塑来打发时间。

中山陵附近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下午,他拿着一个剪贴画在那里写生。从春天到冬天,太阳永不落山。如今,他仍有画画的习惯。

此外,他还学过一段时间的雕塑和声乐,偶尔去电台做主持人。陶泽如把业余时间安排得非常丰富,这不仅增加了他的艺术修养,还学到了许多技能。

在2018年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中,陶泽如先生还现场演唱了意大利名曲《我得太阳》。高亢的嗓音让现场嘉宾大吃一惊。朱时茂开玩笑说:“戴玉强还不如你唱的好。”

可以看出,陶泽如在这些“业余活动”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陶泽如说:“那时,我想除了表演,我还可以学习一些其他的生活技能。无论什么技能都应该有一定的共性,对以后的表演会有帮助。”

那时候他还喜欢和三五个同事一起打篮球,一起爬山。一方面可以增加同事间的默契,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

“人的成长路上,不同的年龄段

追求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当时就想多增加点儿生活阅历,让自己的表演也能逐步成熟和更丰富。”——陶泽如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后来都被陶泽如运用到了表演中。

02表演之路

陶泽如出演的第一个电影是和陈道明合作的《一个和八个》,这部电影的导演去选角的时候,就希望找一个身体健硕,脸庞黝黑的质朴演员,陶泽如就被选中了。

1983年6月,他到达广西的拍摄地,第一次见到了一大批和他一样热爱表演的年轻人,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大咖的张艺谋和陈道明。

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怀揣着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电影的向往,开始了创作。

当时的陶泽如对电影完全没有概念,演电影和演话剧的区别很大,稍微一演就会用力过度,达不到导演想要的效果,为此,陶泽如反复揣摩找感觉,付出了很多心力。

张军钊告诉他:“你要塑造这个人物的精神力量。”

张艺谋告诉他:“作为演员,千万不要无故的皱眉和眨眼睛瞪眼睛,都会影响表演效果。”

这些年轻的导演,对陶泽如的要求颇高,每一场戏都重拍了很多遍,正式才杀青。

回去之后,陶泽如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就像新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后来,他又和吴子牛合作《最后一个冬日》,他热情高涨的投入到第二次电影之旅中,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得到了吴子牛的赞扬。

吴子牛曾和他说:“你肯定能吃一辈子的表演饭。”

果不其然,陶泽如和电影的缘分,一下就延续了一辈子。

后来的《大鸿米店》中,陶泽如又饰演了一个恶霸五龙,这个人物有些病态心理,疯疯癫癫,只有躺在米上才能睡着,即使睡女人也必须在米上。

这部电影让人看到很多人性的恶,陶泽如却将他刻画的很到位,可惜这部电影因为“太恶”,直到十年之后才得以公映。

后来,陶泽如和吴子牛一连合作了五六部电影,可惜的是一半没有得到公映,半路夭折了。

跟着吴子牛和陶泽如跑剧组的工作人员说:“陶泽如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在拼命,他会将自己的血和肉投入到角色身上,让你有一种真实感。”

陶泽如也凭借吴子牛的《晚钟》获得了第九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奠定了自己在导演们心目中的地位。

后来,陶泽如又拍摄了《大磨坊》、《天网》、《汗血宝马》等等一些列优秀的电视剧,圈内人对他的演技都非常认可。

直到2012年的《百鸟朝凤》,观众通过焦三爷这个角色,才逐渐认识了陶泽如。

有观众在看完了《百鸟朝凤》之后形容陶泽如的演技:焦三爷的每一根皱纹都在演戏。

虽然《百鸟朝凤》这部片子的票房并不理想,电影的一些小细节也被观众反复的吐槽,但是焦三爷的演技却一次次得到了观众的夸赞。

多年来,陶泽如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可他却始终半红不紫的状态。

很多导演和观众都不明白,这么优秀的一个演员,怎么就不红呢?

03陶泽如的原则

相对现在很多流量明星来说,陶泽如在接演电影和电视剧上有一个原则:尽量远离商业片。

曾有很多当红的商业片,都曾找过陶泽如出演,都让他以各种理由推拒了。

这或许是他不红的一个原因。

陶泽如还不喜欢炒作,一些和电影无关的炒作,他都不参与,甚至是厌恶。

这又是他另一个不红的原因。

陶泽如曾经毫不避讳的对媒体说:“我是一个演员,不是一个演戏的商人,演戏不能成为一种经商的手段。

他希望演员做一个种子,能够在发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塑造出各种造型,既可以波澜壮阔,也可以婉约阴柔。

1999年,陶泽如放下了手中很多的工作,回到了母校南京艺术学院挑起了影视系主任的大梁,他希望能将自己多年来的表演经验,全部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年近70的陶泽如,现在除了偶尔接戏,多数时间都泡在学校。

每次拍完戏之后,他都会将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学校里,去听课、去和学生交流,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告诉大家,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才是陶泽如的心愿。

陶泽如的感情生活非常简单,和老婆杨丽丽是大学的同学,但在上学时两人却没有什么特殊的交集。

毕业8年后,杨丽丽在兰州歌舞团工作,陶泽如则恰好过去表演,两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重新相识,一聊才发现俩人曾经在同一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校园内呆过好几年,深感缘分之奇妙。

陶泽如非常喜欢唱歌,而杨丽丽则很擅长谈钢琴和竖琴,两人闲暇之余会一起合作。

随着慢慢的接触,杨丽丽发现陶老师是个很靠谱的人,工作上认真,生活上踏实,让她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两人的关系就近了一步。

有一首叫《从前慢》的歌中唱道:“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陶老师和太太的相识相爱就类似于这种。

婚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家庭和女儿,杨丽丽放弃了工作,专心照顾他们父女俩,陶老师也很感恩。

陶老师一生从未有过任何绯闻,只把心思放在家里,在现在一片浑水的娱乐圈中,很难得。

陶泽如的一生都在饰演“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却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形象,65周岁生日时,还得到了央视的祝福,这份殊荣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有些人,一生都在做一些小事,当我们总结起来再看,才发现原来那都是一些了不起的大事。

人这一生,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如陶老师一般踏踏实实的才能走的更快乐。

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的陶泽如,从来没有放下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追求。

就如《百鸟朝凤》中的焦三爷,他一直秉承着自己对唢呐艺术的热爱和尊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尽管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却依然无法改变他对艺术的敬仰,他内心深处对艺术的尊重。

就如焦三爷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不是吹给别人听的。”

陶泽如也说:“表演是我一生都会努力的一件事。”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46eecd177e26954ec97d67baa2fcc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