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中后期田管技术要点

2023-07-18   天山植保

原标题:棉花中后期田管技术要点

棉花中后期田管技术要点

今年棉花播种以来,我州大部气温偏低,棉花生育期较常年推迟7—10天,结合6月以来连续高温天气,导致大部分棉田田间表现为主茎细、叶色青、果枝少、花位低,部分旺长及晚播棉田甚至未见花。当前正值棉花打顶关键田管期,为落实好棉花中后期田管关键技术,搭好丰产架子,夯实丰产基础,博州农业农村局组织棉花专家,研究制定了《自治州棉花中后期田管技术要点》,请各县市结合实际,抓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确保今年棉花丰产丰收。

一、主攻目标

以“迟发增早,增结伏桃,防贪青晚熟”为主攻目标,因苗因田因品种实行分类管理,强化水肥调控管理,达到“七月铃、八月絮”的高产早熟高品质目标。

二、按期打顶

为建立与机采相适应的棉花栽培技术,确保7月25日前棉花红花上顶,使顶部棉铃完全成熟,增结多结上部果枝成铃,这是针对今年因迟发果枝数少提出的特殊要求。今年博州棉花适宜打顶时间为6月底至7月5日,7月10日前必须完成打顶。

㈠打顶原则。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根据棉花品种、密度、长势等方面具体而定,生育期长的品种早打顶,生育期短的品种晚打顶;亩株数高的早打顶,亩株数低的晚打顶;花位低的棉田早打顶,花位高的棉田晚打顶。按照时间靠后、集中打顶的原则,现有果枝台数不够的可以适当推迟到7月8日左右集中进行人工打顶,7月10日前完成打顶工作。受灾棉田要早打顶,力争实现一台果枝双桃。以9—11万台/亩总果枝数为目标,亩株数1.3万株以上的棉田,平均达到7台果枝即符合打顶条件,亩株数1.1万﹣1.3万株的棉田,平均达到8台以上果枝即可打顶。

㈡打顶方式。针对今年棉花生长情况,原则上不采用化学封顶技术,尽可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打顶。采用人工打顶的棉田,按照打尖打小的原则,打掉顶部一叶一心,尽量保住现有可见果枝,受灾棉田和生长弱的棉田轻打,去除一心。

三、加强化控

加强棉花打顶后的化学调控,棉花打顶4—5天后,喷施缩节胺4—6克/亩进行轻控,防止腋芽生长,促进顶部果枝甩出“辫子”。打顶后7—10天喷施缩节胺10—15克/亩进行重控定型,彻底停止顶端优势。枝叶繁茂、叶片肥大、叶色鲜嫩、顶芽嫩绿的棉田,要适当控制水量,促进棉花尽快早开花。

四、水肥管理

棉花打顶后在确保棉田不受旱的情况下适当控制水肥,促进花位往上提,待棉花进入盛花期后,增加水肥投入,棉田视苗情长势随水滴施化肥,随水追施滴水追施尿素4—6kg/亩、磷酸一铵4—5kg/亩、硫酸钾1—2kg/亩,共追肥4—5次,满足花铃期棉花对肥水的需求,提高棉花成铃率和单铃重。在棉花盛花期再喷施一次硼肥,每亩喷施速乐硼40克,防止棉花“花而不桃”。8月下旬至9月上旬,棉花进入后期,要以水养根、以根护叶、以叶保铃,延长叶片功能期,做到9月上旬叶片不衰。要适时停水,停水时间一般为9月1日﹣5日左右。

五、防治病虫害

各县市要高度重视棉花中后期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重点防控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和棉盲蝽,减轻对蕾铃的危害。要及时诱杀棉铃虫成虫,压低基数,当百株低龄幼虫超过10头、百株卵量20—30粒时及时防治。

棉蚜为害卷叶株率大于10%,进行药剂点片调治;伏蚜单株3叶平均蚜量达到200头以上时,实施药剂防治。

棉叶螨点片发生时调治中心株,有螨株率超过15%时选用杀螨剂全田防治。

棉盲蝽以保蕾保顶尖为重点,百株虫量蕾期12头、花期20头、铃期40头时,由田边向内达标用药防治。用药期间,注意农药的科学合理轮换使用,严禁使用广谱性农药,注重保护利用天敌。

近期阶段性降雨,棉田湿度过大,黄萎病将扩散蔓延。在此期间滴水追肥时要增加磷、钾肥的用量,同时降低水量,有效防止棉花黄萎病的蔓延;对于发病棉田也可叶面喷施棉萎克等,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配合随水滴施1—2次枯草芽孢杆菌、菌乐土等生物菌剂进行防治。

六、防范气象灾害

要加强监测预警,重点防范冰雹等重大气象灾害,及早发布预警信息。针对冰雹灾害,重点监测冰雹云,坚持防雹火箭弹作业点位前移,提前人工干预,减轻冰雹灾害。针对高温天气,加强水肥调控,缩短灌溉周期,防止棉田受旱。(博州农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