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吃了一碗凉皮,50岁的她中毒身亡。
20岁的外甥女,也进了ICU。
一碗平平无奇的凉皮,怎么就要了人的命?
事情发生在河南永城。
7月3日中午,小兰(化名)和舅妈在外面买了两份凉皮。
吃完后,两个人都感觉味道不太对。
她们怀疑凉皮变质了,但无奈已经吃完了,也就没太当回事。
殊不知,这份小小的凉皮,竟成了她们的“催命符”。
最先出现症状的是小兰的舅妈。
4日早上,家里人怎么都联系不到舅妈。
打电话没人接,敲门也没有人答应。
家人感觉不妙,于是撬开了舅妈的门。
只见舅妈口吐白沫,已经昏厥。
家人见状,第一时间就把她送到医院救治了。
而另一边,到了下午,小兰也开始有了反应。
先是头晕、恶心,结果到了晚上就开始上吐下泻。
病情发展极为迅速。
到了5日早上,小兰已经连床都下不了了,在医院挂吊瓶,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
6日的时候,小兰的转氨酶突然到了6000多,出现了生命危险。
7日,小兰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命悬一线。
遗憾的是,小兰的舅妈经过了几天的抢救,最终还是在9日不幸离世。
而小兰的情况也依然不容乐观,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里,没有脱离危险。
谁都没想到,两个好好的人,就因为一份凉皮,一死一伤。
这结局,真是让人扼腕。
7月15日,一名当事家属向纵览新闻出示了医院的检测报告,揭开了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米酵菌酸。
小兰舅妈的检测报告
小兰的检测报告
“米酵菌酸”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但它在全国各地害死过人。
很多人对2020年的“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事件,还记忆深刻。
当年国庆期间,这家12口人在一起聚餐。
因为食用了一种叫“酸汤子”的面食,9个长辈全部中毒身亡。
另外3个人年轻人,因为不喜欢酸汤子的口味,侥幸逃过一劫。
一次寻常的家庭便饭,怎么就会酿成这等惨剧?
原因就是“米酵菌酸”。
酸汤子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把玉米面在常温下进行长时间的发酵和浸泡。
如果玉米或者环境中存在椰毒假单胞菌,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椰毒假单胞菌会疯长并产生米酵菌酸。
这家人吃的酸汤子,已经在冰箱中存放了近一年的时间。
在这次食用之前,因为冰箱塞不下,还在阴凉处放置了一段时间。
也许是因为食材不新鲜,也许是因为储存不当,酸汤子里最终生出了米酵菌酸。
结果就是,吃了它的人,全部中毒身亡。
真是可怕。
除了酸汤子,在别的食物里,米酵菌酸这只“魔鬼”也频频现身:
2018年,广东河源。
杨先生和妻子带着小女儿在一家店里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河粉。
吃完后,三人均产生了中毒症状。
最终,杨先生的妻子和女儿均中毒死亡。
只有杨先生,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后捡回一条命。
同样是因为河粉,2020年7月份,广州揭阳,也发生过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了河粉后,均出现了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最终,导致了1人死亡、2人重症、8人轻症的严重后果。
还有。
2019年9月,广东深圳。
一个女子因为吃了泡发过3天的木耳中毒昏迷,严重腹泻。
之所以会中毒,同样是因为米酵菌酸。
后果依旧严重。
女子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她的肝肾心脑,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尤其是肝功能,受损非常严重。
最终,这个女子通过肝移植手术,换了个肝,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些年,这些中毒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
市监总局也是做出了“家庭或小作坊一般不要制作出售酵米面类食品”的规定。
尽量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米酵菌酸活跃的食物,其实不少。
除了前面说的河粉、凉皮、木耳,还有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
都容易被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的可怕,在于它有几个特性:
1、耐高温
把它放到120℃的高温下加热1个小时,都死不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食物里一旦出现了这种菌,想靠着正常的闷煮将它杀死,是不太可能的。
2、毒性强
如果不慎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发病很急。
快则半小时,慢也不会超过12小时就会发作。
症状轻则恶心、呕吐、头晕、全身无力;
重则多器官衰竭,呕血、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3、致死率高
米酵菌酸的毒性,比黄曲霉菌还要毒。
而且一旦米酵菌酸中毒,是没有特效解毒药的。
所以这种中毒死亡率极高,达40%以上,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所以一旦发现有不舒服的情况,当务之急就是不要再继续吃了。
然后赶紧催吐,去医院洗胃,尽量降低毒性。
夏天,一般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因为天气湿热,食物更容易变质。
除了米酵菌酸,容易“惹祸”的食物,还有很多。
比如隔夜西瓜。
2021年7月份,安徽的于女士因为吃了放在冰箱的隔夜西瓜,直接休克被送入ICU抢救;
2022年6月份,西安的8岁男孩图图同样因为吃了隔夜西瓜,出现了贫血、无尿、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最终通过血浆置换才脱离危险。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西瓜放进冰箱后依然会滋生细菌。
加上西瓜富含葡萄糖,果糖等营养物质,如果放置时间过长,那简直就是细菌的培养皿。
所以切开的西瓜尽量快点吃完。
就算放到冰箱冷藏,也要套上保鲜膜,而且时间不要太久。
没煮熟的豆角。
2021年5月份,烟台就发生了一起因油豆角中毒的事件。
当时,患者吃了没煮熟的豆角,随后就开始呕吐腹泻,甚至已经严重脱水。
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
因为像豆角,扁豆中,含有皂甙和植物凝集素两种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对胃肠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但是好在这两种毒素不耐热,只要充分加热,就能杀死有毒物质。
还有每年一度的“野生菌盛宴”——毒蘑菇。
蘑菇虽然美味,但是毒蘑菇却可以夺命。
每年都会有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人。
随便一搜,就会搜到好多因毒蘑菇出现幻觉的搞笑症状。
有隔空“捋线”的,还有躺在病床上数小精灵的。
不过,事情虽然搞笑,咱还是不要尝试。
因为症状轻的,恶心、呕吐、出现幻觉。
症状重的,直接死亡。
所以尽量不要吃不认识的或者颜色鲜艳的蘑菇。
清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水多冲几次。
烹饪的时候,也一定要将蘑菇炒熟煮透 。
如果一旦出现中毒,要及时去医院催吐、洗胃。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食物,我们在吃的时候,也要注意。
比如在吃鸡肝、猪肝等动物肝脏的时候,不要吃太多,不然容易容易引起维生素A中毒;
溏心蛋里面的溏心,如果被污染过,会含有沙门氏菌,让人拉肚子;
金枪鱼中含有大量组胺,如果鱼肉不新鲜,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我们最常见的韭菜,上面如果有较多的农药残留,也会引起中毒。
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如何吃得安全,大家一定也要知道。
以下几点,格外值得注意。
1、尽量不要吃剩菜剩饭
尤其是夏天,食物很容易变质。
所以饭菜尽量一顿吃完,不要做太多,今天吃不完明天吃,明天吃不完后天吃。
否则不知道吃到哪顿就变质了。
如果实在是剩了舍不得扔,也要及时放到冰箱里封膜冷藏。
2、不要滥用冰箱
有一个常识一定要知道,并告诉所有家人:
食物放冰箱里时间长了,也是会坏的。
因为冰箱可以延缓食物变质,但不能阻止食物腐败。
就算是冷冻室里的东西,放久了也可能变质。
所以对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不要太有信心。
还是得仔细看看有没有变质,如果感觉不对,趁早扔掉。
3、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类食品
一般发酵类的食物对发酵菌种和发酵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自己在家自制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套严格的流程标准。
食物一旦在长时间发酵的过程中出现变质,后果就可能比较严重。
4、避免交叉感染
还有,日常烹饪的时候也要把生食和熟食分开,菜板和水池要清洗干净。
不然交叉感染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夏天病菌活跃,繁殖也快,大家还是要多注意。
记得把这篇文转发给你的家人。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吃得平安健康。
作者 | 李月亮,来源:李月亮(ID: bymooneye)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