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极命题。
这两天,#老两口退休工资1万2被女儿送养老院#的新闻,冲上热搜。
重庆陈大爷今年88岁,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一个月能有12000元,此外,还存有一栋房子的拆迁费。
可当他将养老金和拆迁费统统给了女儿之后,却被安排进了养老院。
住了一段时间后,陈大爷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于是提出想要搬出去。
没想到被女儿直接拒绝了。
于是就出现了新闻开头的那一幕,陈大爷找来记者,气愤地控诉自己的女儿的“不孝”行为。
新闻曝光后,陈大爷的女儿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
许多网友都认为其是白眼狼,甚至觉得老两口应该起诉女儿。
但很快,就有知情人就站出来,替女儿鸣不平。
原来,陈大爷腿脚不便,需要常年坐轮椅,而老伴则患有阿尔兹海默症。
之前请过的几个保姆都走了,女儿又是独生女,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
送养老院实在是无奈之举。
说实话,这个新闻看得我挺心酸的。
评论区很多网友猜测,女儿是不是拿了钱不要父母?
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
房租2000元,请一个住家保姆6000元,物业水电、生活费4000元,再加上每月买药钱,老人的退休金根本不够。
更何况,两个人都需要24小时看护,还要伺候吃喝拉撒、翻身、按摩、出去遛弯,6000元不可能请得到这样的保姆。
这大概率也是为什么,之前没有一个保姆能干下去的原因。
那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不完全是。
普通养老院收费基本在5000元左右一个人,这还不算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加收看护费。
如果是稍微好点的养老院,养老金很难完全支付。
这个女儿大概率还要自己贴钱。
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难。
老人不喜欢养老院,女儿没精力照顾。
残酷生活之下,我们又怎么能忍心责怪任何一方。
而这样的生活场景,远不止是老人一家。
也是2亿独生子女,看得见的未来。
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前几天去医院复查,看到两个老人同样在做检查。
一个出了病房,一群儿女赶紧上前围着,有的推着床,有的拉着手,神情无不担忧;
而另一个老人,只有一个儿子独自照顾,在医院跑上跑下,累到瘫倒。
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的独生子女总量约为1.8亿。
年龄最大的一波独生子女们,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正是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
上有养育之恩未还,下有抚育之责未尽。
身心、经济、时间,任何一关对他们来说都是千斤重。
然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压力和挣扎还不是中年危机,而是无人分担的孤独和焦灼。
“在父亲生病到最后离世这段时间,我多希望有个兄弟姐妹能抱着痛哭一场。”
这声叹息,来自一位男士。
毕业工作十余年,娶了妻子,也有了可爱的孩子,他以为一切都在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父亲被查出癌症。
住院期间,智能化的医院对母亲来说寸步难行,他请了一个多月的假照顾父亲。
但假用完了,还是不得不去上班。
这还不算最难的,对他来讲,最困难的是:
任何决定,都要自己做。
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医生突然出来说情况比预期的还要糟。
他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后面医生还说了什么,他已经听不清,只能机械地签下一张又一张单子。
遗憾的是,两个月后他的父亲还是走了。
“真的好累,却无法休息,我真的不止一次渴望有一个兄弟姐妹,可以代替或者照应一下,哪怕一天也行。
现在我又要照顾母亲,又要锻炼身体,以防自己出了问题。
我要是倒下了,我们的家就真的崩塌了。”
作为独生子女,他们曾是何其幸运的一代。
举全家之力,将资源和关注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
但他们也是不幸的一代。
长大后工作、买房、养娃都赶上时代巨变,放下工作养不起家,拿起工作照顾不了父母。
既没有人分担经济上的压力,也没有人可以换把手。
自己就是屋檐,再也不能到处躲雨了。
有一个网友的评论很扎心:
“这不仅是独生子女和父母的困境,也是如今数以亿计中国老年人口的共同困局。”
一边是越来越重的生存压力,一边是两鬓斑白行动不便的父母。
即使有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在为生存奔波,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
在工作和现实的夹缝中,父母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排在最后一位。
有位博主曾记录了一位老人晚年的一天。
老人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伴走得早,她一个人独居了23年。
她心里很清楚,子女们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很难陪在身边照顾她。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越发孱弱,上下楼梯都成了问题,更别说给自己做饭。
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她只能每天在老人食堂订饭,然后把一份盒饭分成3分,就是她的一日三餐。
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但老人心中的孤单与日俱增。
拍摄那天,恰好是老人83岁的生日,但遗憾的是,老人的子女终究一个也没来,甚至一个电话也没有。
中国人心里,大多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多子多福。
子女越多,以后就不愁养老的问题。
但无数赤裸裸的案例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孝心终究抵不过现实。
甚至有时候,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就越没人养老。
前段时间有个令人唏嘘的新闻。
湖南一千万富翁叫罗某忠,累积了数千万资产。
按理说这样的条件,他的晚年定然能安稳度过。
但其实,从几年前,儿女们就想尽办法找他要钱,尤其自他去年做了脑部手术后,关系更是变得剑拔弩张。
今年5月,罗某忠曾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要求儿女们在继承家业的同时,负责他的养老问题。
结果不欢而散。
几天后,他还因房产问题,与儿子发生激烈争吵。
最后被子女送进精神病院,在医院用自己的衣服自缢身亡。
我们当然愿意去相信血脉中的亲情。
只是有时候,在人性和利益面前,亲情脆弱得如同一张纸。
子女多了,老人有意或无意的偏心,会造成兄弟姐妹间矛盾重重。
而一旦遇到问题,也容易互相推诿。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最好的告别》里有一句话:“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而这场屠杀,恐怕无人能够幸免。
每个人都会老去,谁到老年都有说不清的事,解不开的题。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已经没有后路可退,只能提前给自己铺好路。
首先,对父母来说。
不管现在多么幸福,多么辉煌,一旦你开始老去,你就会发现你的命运很难由你掌控。
除了把儿女教养成明理善良的人,也要早早为自己做好规划。
1、尽量保养好身体,提前预防疾病
日常多储蓄自己的健康,多亲近大自然,多出去走动走动,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态。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体面无忧、有尊严地老去。
2、尽早掌握各种养老方案的相关信息
最后,无论是去养老院还是居家请保姆,都可以多结交一些知心好友,或者委托律师,或者选定“意定监护”,每月不定期探望。
让护工、养老院知道:
自己即使是老头老太太,也是有人权的。
3、尽可能养好自己的钱包
养老,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
包里有钱,才能抵御大部分的风险。
提早做好金钱储蓄,努力让晚年更幸福、更体面一点。
另外,对于子女来说。
人生规划不是只有工作和事业,也要回头看看养育我们父母。
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也终将会是孩子的父母。
你现在怎么对待父母,你的孩子将来也是如何对待你。
1、做好应对疾病的经济保障
给父母养老,吃穿用度并不是最大的开销,而是生病的医药费。
除了努力赚钱,狠狠存钱外,也可以适当考虑给父母配置医疗保险,缓冲压力。
2、与父母多沟通他们的养老意愿
大部分子女其实都是孝顺的,可是迫于时间与精力,又或者与老人分处两地,使不上力。
这就需要子女与父母多多沟通,把彼此的需求和担忧都说出来,反而是对父母晚年负责的表现。
3、重视父母身体健康,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无论身在何处,与父母分隔多远,都要带他们定期检查身体。
以及可以主动让父母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价值,才是最大的孝道。
目前,我国也在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
不少地区还正在试行“社区+兴趣”互助养老模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探索出了更多新潮的养老观念,有更多养老福利政策出台。
既不用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
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面对年老和养老,父母和子女都不用粉饰太平。
双方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尽力而为,无愧于心,才是一个家最大的远见和智慧。
点个“在看”,愿所有老人都老有所依,圆满一生。
你和父母聊过养老问题吗?或者你对自己养老有什么规划吗?一起来评论区探讨吧。
作者 | 小嗲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