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暑时节后期,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体表总是黏糊不清爽,“湿”即为长夏之气。长夏时人体脾胃最易受伤,因此易出现脘腹胀满、四肢无力、胸闷气短、精神萎靡等一系列症状。怎样才能平稳地度过大暑?此时养生的关键是养护脾胃。
01
夏日贪食冷饮伤脾胃
中医的脾胃和西医的脾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西医里脾胃指两个独立的消化道器官,而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副主任张喆曾介绍,脾胃功能在所有脏腑功能中长期占据“C位”,古代名医李东垣有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从狭义上说,脾胃病主要指胃肠道疾病;从广义来说,脾胃病涉及所有消化系统疾病。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土地”,从它开始还会生成结节病、代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等。脾胃虚弱会有多种表现,比如食欲不振、疲惫无力,夏季还可能伴有反酸、腹胀等情况。
夏日里很多人选择冷饮等来降温,这给脾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夏季调养脾胃,首先饮食方面应避免直接服用冷饮。
02
饮食清淡适当清补养脾胃
健脾才能生津,健脾才能有效去除体内的暑湿之气。脾胃强健了,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旭东曾介绍,在饮食方面,夏季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多吃些健脾祛湿的冬瓜、苦瓜、赤小豆、扁豆、莴笋、黄瓜、西红柿、苋菜等,这些都是夏季很好的应季食材。还要保持少荤多素七分饱,以合理的饮食来补充,如此才能健脾化湿。
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以外,大暑节气前后,天气最为炎热,身体消耗也相对较大,在清淡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清补。推荐两个药膳,一是荷叶陈皮老鸭煲:鸭肉性味偏凉,可除虚热、生津液,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同时加入荷叶、陈皮、白扁豆等中药材,可以起到清热利湿、消暑生津的功效;二是山药薏苡仁炖仔排,仔排肉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补养气血、强健筋骨,同时搭配山药、淡豆豉、薏苡仁等中药材,可以起到祛湿健脾、益气除烦的功效。
03
保持情绪稳定有助护脾胃
除了饮食方面的调理,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潘洋曾介绍,夏季天气炎热,情绪也容易暴躁,不仅影响人际关系,也会严重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因此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证心态平和。同时,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休息至少10分钟慢走,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此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有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当脾胃虚弱出现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浑身倦怠、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建议服用健胃消食类的药物,帮助脾胃恢复动力。如健胃消食口服液,临床常常推荐用于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等症状的患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