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疫问题不分国籍,依法处置“暴怒老外”就对了

2020-03-31     潍坊高新检察

3月29日晚,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发布通报,一外籍人士未戴口罩欲进入其租住小区且拒不服从物业人员管理,其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给予其行政处罚,并处限期出境。


图据网络


不戴口罩、辱骂工作人员、还拿手机砸,“暴怒老外”被治安处罚并限期离境,纯属咎由自取。网上、朋友圈里,纷纷点赞当地警方的“无差别执法”。网友较多的一种声音是,中国不欢迎这种入乡不随俗的客人。


依法处置一起疫情期间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本是平常事,之所以受到关注,恐怕与近日个别地方出现的“差别化管理服务”有关。实际上,公众反对的并不是热情好客、礼待外人的风格,敏感之处在于,管理与服务问题上存有明显甚至带有“刻意”色彩的内外有别,已超出了“热情”的尺度,而其中涉及的公平、平等问题,很难让人保持淡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然也包括外籍人士。居住在西安这位“暴怒老外”,为何敢于挑战法律不得而知。但法律对“撒野”说不,对当事人和更多人都有教育意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原则问题上,客人也应当懂得“入乡随俗”。


因为文化差异,部分国家的人不习惯戴口罩,但疫情期间,不戴口罩不利于自我保护和防止疫情扩散。如果一国的法律法规没有强制要求戴口罩,那么戴不戴就只是个人的选择。但入乡应随俗,在中国就应当尊重中国政府有关防疫的相关规定。非常时期,在公共场合不戴口罩的特权,谁都没有,骂人、打人就更不要说了。一言不合就“暴怒”,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公正处置,而不会有什么“差别化待遇”。这不仅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问题的底线坚守,不关其他。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增大,前期实践证明了的“戴口罩防护防控有效”的经验不能丢,相关管制措施还应按防控指南的要求执行,这也是一个底线原则。在这个问题上,管理不可松懈,而任何人也不能产生“特殊待遇”的错觉。


作者 马涤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1buLnEBnkjnB-0zuU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