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时空隧道,对视“科幻之眼”,抚触5.9万平方米的“星云”,感受古蜀与科幻的碰撞……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2日举行,作为此次大会主会场,成都科幻馆正式亮相。流畅、舒展的“星云”造型,让这座位于菁蓉湖畔的场馆,仿佛飘在湖面的星际母舰,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据悉,整个场馆在建设中共用到钢结构1.4万吨、蜂窝铝板25000余块,总建筑面积59581.54平方米,地上共3层,地下1层。立面采用灰白色蜂窝铝板和玻璃幕墙,利用铝板金属光泽充分展现建筑的科技感与未来感。屋顶以装饰铝板与光电玻璃,演绎古蜀文化的金箔意象。
俯瞰成都科幻馆
PART.01
2.51万块蜂窝铝板
没有一块是相同的
成都科幻馆是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其建筑外形模拟以一颗恒星为中心不断向外膨胀扩张的星云。星云无边无界,多姿多态,设计旨在通过“星云”特殊的形态引发大众对于宇宙和未知的探索。
科幻、绚丽的建筑的形态,带给每一位观者以舒适的体验,然而为了建成这样的造型,却给建设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难题。
“不规则、多变化是整个建筑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难点。”据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成都科幻馆项目副经理杨柠菠介绍,整个项目平面投影形状不规则,东西向最大尺寸约208米,南北向最大尺寸约251米。多曲面,起伏之间给顶部蜂窝铝板的拼装带来巨大难题。
俯瞰成都科幻馆
“由于不规则,所以每一块蜂窝铝板都是独一无二的,仅仅是顶部屋面铝板便多达7300块,外立面更是多达17800块,拼装难度可想而知。”杨柠菠表示,为了解决拼装难题,在建设之初,他们便通过BIM技术,对每一块儿铝板进行编号,工厂生产出来后分类摆放,这大大提升了后期的拼装效率。
仅仅是蜂窝铝板的建设,从年初开始制作模型,5月开始正式平装,仅仅3个月便完成了全部2.51万块蜂窝铝板的拼装工作,大大节约建设工期。
成都科幻馆效果图
PART.02
雨果厅的宽大效果
全靠54米的大跨度桁架
说到建设难题,其实成都科幻馆内1楼的雨果厅也位列其中。
从“火山口”走出,第一眼映入眼帘的便是左侧充满科技感的雨果厅入口。整个大厅宽大、通透,整个厅内没有一根立柱,完全无遮挡。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建设团队同样“煞费苦心”。
“雨果颁奖大厅为无柱大空间设计,最大柱跨54m。为了保证大厅的视觉效果与实用效果,建设的时候决定在上部设置19榀平面桁架,将整个顶部支撑起来。”杨柠菠说,实际建设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顺畅,因无法直接生产54米长的桁架,这便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力学结构,同时考虑分段建设的问题。最终经过研究,确定将桁架分3段建设,运抵现场后再进行拼装、吊装,最终达到呈现效果。
据了解,按照设计,雨果厅可容纳3500人。目前,整个大厅正在进行舞台搭建、影响灯光调试等工作,待整个大厅内部搭建完成后,预计可容纳2800名观众,现场观礼大会开闭幕式和雨果奖盛典。
成都科幻馆的时空隧道
PART.03
1382平方米的“科幻之眼”
寓意宇宙138.2亿年的年龄
整个项目的建设难点,也是它最大的亮点,比如汇集了古蜀文明与现代科幻文化的“科幻之眼”。
从正门步入大厅,位于建筑正中央的“科幻之眼”,便牢牢抓住了你的眼球。而为了让这片面积达1382平方米的“科幻之眼”呈现,建设者同样绞尽脑汁。
科幻之眼
“玻璃还是比较重的,如果用传统手法,难免中间会有很多钢结构支撑,这样整个效果无法呈现。”据杨柠菠透露,为此该公司在建设中,反复比对结构受力、位移变形,提出索托拱壳结构组合施工关键技术,打造出一张以钢索为依托,以钢拱梁为平台的牢靠“大网”,稳稳地支撑起采光玻璃,确保其张控应力和结构变形均达到要求,实现了曲面顺滑、轻盈通透的设计效果。
随着时间的临近,成都科幻馆的建设装饰工作也进入尾声。本届世界科幻大会上,除了备受瞩目的大会“三大盛典”——开闭幕式、雨果奖颁奖典礼外,还将有超过200场的主题沙龙在大会期间举行,主题涵盖“科幻与文学”“科幻与艺术”“科幻与影视”“科幻与产业”等多个领域。
来源 | 红星新闻客户端
编辑 | 熊娟
承认吧年轻人,你们已经上头了!
我先下了,各位随意
才周二,我朋友圈就“疯”了
武侯祠,你怎么敢的啊???
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