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政策利好&美元加息焦虑对冲,A股市场今天走势犹豫不决。按照我的设想,8月沪指沪指冲击3300点,然后回踩确认3250点支撑不破,金九银十出现一轮像样的行情,当然,这仅为个人设想,并不保熟,单纯个人对资本市场的期待罢了。
今天在谈一谈楼市,当前政策对楼市要出手了,但我前几天一直在强调租售同权,但有很多人不理解。这里在深入的谈一谈。
预测楼市未来,你不能单纯以涨价和跌价去判断,而是要考虑房产的使用场景。
上一轮的楼市起点是在2015年,当时让楼市崛起的政策有两条:一条叫棚户区改造,在中小城市,另一条叫货币化安置。这个场景就比较完美,小城市本身房产需求不足,将老破小拆了,给业主一笔钱,业主直接用拆迁款买上几套房,这样小城市购房需求也有了,建设需求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和就业,财政收入也有了。这个政策很好,只不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城市需求不足的问题,因为房产购买力,是收入和人口的综合性问题。客观上,部分房企在2015年之后进入下沉市场,造了很多项目都没有卖完,且由于货币化安置和土地出让金对于房企资金要求比较大,所以杠杆大幅度上升。
这一轮的楼市,我们首先要明确供需改变已经公开认可,是事实。那么这里面中小城市购房需求就很难打开,所以,这一轮的楼市核心不再中小城市,而是超大特大城市,而主要方式是棚户区改造。这里的诉求有几点:其一、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还在增长,住房依然不足。其二、房价最好不要跌,因为关乎银行系统的房产抵押估值。其三、政府最好有一笔收入,以支持地方财政。
所以城中村改造,从城中村业主中收购了土地和旧房,然后一定是要造成高密度居民区,也就是提高容积率,这样土地的利用率才会提高。而对于业主来说,就会有货币安置或者实物安置,甚至是购房券安置。
我预判,是实物安置,因为当前政府、房企现金流都非常紧张,所以不会采取货币安置。故而这一次城中村改造,对购房需求的推动有限。而购房需求是收入和人口决定的,北上广深如今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流入都在减缓,所以住房需求不太会有增长。当然,超大特大城市里面人口密集,没有买房的,却有需要住房的。那么怎么办?租。
这几年超大特大城市的年轻人应该深有体会,有很多长租公寓在崛起,即便是私人业主那里租赁,很多的房子也是酒店式公寓、单身公寓。而深圳之前也搞了统租,结果,很多人反对统租,因为统租从业主那里高价的租下房子,成本收益不对等,抬高了城市平均租金,给年轻人增加了成本。所以,未来统租和城中村改造最终必定会合流,而合流的结果,就是租售同权下的、政府主导的长租公寓。
很简单,政府国企作为建设方,买下城中村,用住房实物安置房东,然后剩余房子出租。这种模式下,成本较低,因为土地本身就是地方政府自己的,仅仅需要建设成本,就可以向年轻人投放大量的租房房源。当然,我认为这不是廉租房,而是政府、国企主导的长租公寓。
租售同权概念股:南国置业、国创高新、我爱国家、世联行、深物业A、张江高科、万科A等等。这里稍微提炼一下,重点关注国有的,和北上广深等超大特大城市有长租公寓战略合作的企业。反过来说,为什么城中村改造最终是租不是卖?是因为供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是基本前提。
然后,这个政策是不是还有补充?有的。如果超大特大城市的思路已经确定,那么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呢?解决思路是新型城镇化,也就是农民就近迁移到城市。这个方面,就比较难预判,原因是农民愿意进城的,其实早已进城,剩下的农民在中小城市买房的购买力有限。但新型城镇化的确也能带动一些投资机遇,比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生态优化。但新型城镇化的可见度,整体没有租售同权高。对于租售同权,投资人近似可以理解为长租公寓。未来政府、企业、私人主导的拎包入住的住房模式,将越来越普遍。
当然,你说房地产公司会不会因此受益?应该也会收益,但供需变化这一点,让卖房的企业不如租房的企业,这是中国楼市的大方向。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