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麓,地域分布在晋城市城区四周,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泽州县是我省人口大县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且分布不均,常住人口近年来稳定在40万至50万之间,人口密度为247人/平方千米,北中部和西部为人口密集区。全县辖16个镇,包括巴公镇、高都镇、金村镇、柳树口镇、大箕镇、川底镇、周村镇等,每个镇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泽州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两万多年前,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留下了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州之域,且属“帝都畿内”;秦汉时,这里先后置高都县、阳阿县、高都郡;北魏时属建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建州为泽州,依境内获泽河为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始称晋城县。1996年8月,撤销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辖区不变。
资源方面,泽州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铁资源,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及全国无烟煤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烟煤保有储量达12.9亿吨,铁矿、硫铁矿、含锰铁矿、铝矾土、水泥灰岩、石灰岩等储量也很丰富。这些资源为泽州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文旅康养方面,泽州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珏山景区、大阳古镇旅游景区、聚寿山景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该县还积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产业品牌,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多元主体投资、专业团队运营机制,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方面,泽州县是全国产粮产油大县,年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25亿公斤,先后被国家、山西省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被授予“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县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集中连片”原则,持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小杂粮、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畜牧”五大特色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五大特色农业聚集区”逐步成型。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先后培育省、市、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打造特色农业专业镇2个,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03个、示范合作社9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