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没错,就是德宏

2019-07-30     德宏团结报

生态是德宏最亮的底色,宜居是德宏最亮的名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傣乡德宏。

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紧紧围绕建设“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的目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具有云南边疆民族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守护好祖国西南边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色家园 钱明富 摄

种下“金山”惠子孙

栽下冬樱花,种下蓝花楹,7月5日上午,蒙蒙细雨中,德宏州芒市地区党政军民代表共300余人来到孔雀湖畔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州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杨正华介绍,“十三五”以来,德宏州以义务植树、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完成义务植树502.55万株,人工造林24.9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0.9万亩,森林抚育15.5万亩,木本油料提质增效6.7万亩。

“云南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靠前,而德宏又处于云南的前列。”杨正华说,德宏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9.26%,森林面积1160.73万亩,森林蓄积8202万立方米,“森林德宏”建设成效明显。

“德宏州全力开展国土山川‘大绿化’,统筹实施自然生态‘大保护’,着力推动林草产业‘大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扶贫‘大格局’,加快构建林业和草原‘大数据’。”杨正华说,在生态保护方面,天然林保护、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盈江国家湿地公园、梁河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瑞丽珍稀植物园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有序推进,连续2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瑞丽南宛河流域湿地保护小区被列为全省第一个湿地保护小区,瑞丽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在生态建设方面,颁布实施《瑞丽生态市建设规划》《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市城乡环境总体规划》,创建29个州级生态村,省级、州级“绿色社区”6个,“绿色学校”18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1个。同时,德宏州重点在瑞丽市北部山区和瑞丽江—大盈江流域,加强了热带雨林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功通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示范县省级验收。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的凯邦亚湖景色

“狩猎人”变“护鸟人”

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中,盈江县“村寨生态守护行动”榜上有名,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十佳案例。

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委会石梯村生态环境优美,鸟类资源丰富,有鸟类400多种,是全国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以前全村36户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香茅草为主,结构单一,收入低下。”该村村民蔡伍说,2015年2月,全国各地观鸟协会走进村寨,在与各地观鸟爱好者的接触中,村民们受到启发,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也看到了保护鸟类带来的商机。他在大谷地开设了第一个盈江犀鸟拍摄地,通过为各地观鸟爱好者提供吃、住、行等服务,增加村民经济收入。2018年,观鸟游客达4.88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梯村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消失百年的花头鹦鹉、鸟类中的“大熊猫”红腿小隼等野生珍稀鸟类重回人们的视野。如今的石梯村,实施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民房安居工程、村民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家家户户建起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是最生动的实践。”杨正华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石梯村以鸟为媒,村民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从以往打鸟、捕鸟转变为主动保护野生鸟类,主动给鸟食物,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修复与脱贫致富“双赢”的路子,实现了“旧习惯”变“新理念”、“狩猎人”变“护鸟人”、“砍树人”变“护林人”、“穷山沟”变“幸福窝”的蜕变。

近年来,德宏紧扣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目标,大力发展坚果、观赏苗木、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选聘继聘生态护林员3495名,林权抵押贷款58亿元,贷款余额30.33亿元。去年,争取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5亿元,林业总产值增长15.15%,达到87.82亿元。

美丽乡村更宜居

盛夏时节,沿着翠竹簇拥的小道,走进畹町经济开发区回环村,青山环绕、小溪潺湲,万亩竹海随风起舞,一座座崭新的房屋,点缀在竹林、古木之间,一幅生态美、百姓富、乡愁浓的生动画卷扑面展开。

瑞丽市委常委、畹町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尹忠德介绍,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项目的开展,饮水工程、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危房改造、大牲畜养殖工程、环境提升等12个项目的实施,依托“黑山门抗战遗址”和“回环万亩竹海”等景点的支撑,曾经边远贫困的回环村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有人来这里观鸟,有人来这里踏青,有人来这里享受静谧的时光。”

“一寨两国”的独特景观,让瑞丽市姐相乡银井村别具风情。“中缅两国边民同赶一条街、共饮一江水、通婚互市、跨境而居、和睦相处。来德宏旅游的人,大多都会选择来这里感受一下这种独特风情。”瑞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朱蓉说。

“喊沙村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回环村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瑞丽试验区综合办主任罗宏榆说,瑞丽试验区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禁毒防艾、旅游文化、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民族特色村寨+景区景点”的建设模式,实施特色民居、民族广场、民俗文化传习所建设,开办农家客栈、农家乐,打造旅游观光村,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初步打造了以瑞丽银井傣族边境风情游、瑞丽喊撒傣族文化体验游等为代表的一批各具风情的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喊沙村特色民居

“瑞丽试验区去年1523户49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29%,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罗宏榆说,瑞丽试验区形成了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边民互市—边境贸易—边境经济合作—“境内关外”的渐次推进、创新发展的沿边开放模式,创建了瑞丽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一批民族团结示范乡镇、社区,2012年至2017年共组织实施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92个,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

城乡携手奔小康

蓝天之下,绿色铺展,绵绵无际。置身于芒市田园大道,稻香、花美、蜻蜓飞,一幅城在田中、人在绿中、风景秀丽的田园城市画卷扑面展开,田园风光、绿地湿地、山林河道与城市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瑞丽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有序推进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同时对勐卯河、团结大沟、帕色河等河流62个污水排放口进行清理整顿,在瑞丽江、姐勒水库、勐卯水库设置水质监测点。

“瑞丽试验区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罗宏榆说,遵循“一核两翼,联动发展,一区多园,政策叠加”总体建设思路,以推进“瑞芒陇盈(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沿边国际口岸城市群建设为核心,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修订《瑞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城乡发展规划(2013-2022)》,将民族风情文化融入瑞丽试验区特色城镇化建设;编制《瑞丽市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启动《瑞丽市近期建设规划》及供水、污水、防涝、综合交通、绿地系统、环卫设施、综合管廊以及海绵城市8个专项规划编制;建立市、乡、村三级全覆盖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畹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姐告、弄岛特色小镇申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城市,打造生态宜居新样板。

近年来,德宏州全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执法监管,污染减排、水土气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初见成效;中央、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去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件,关停违法采砂场砖厂10个;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瑞丽市省级生态文明城市和多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审查;设置各级河长2445名,河湖库渠管理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实现全覆盖,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圆满完成。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管毓树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掌上德宏”app!

责编:刘亚旭 焦 迪

审核:杨 旻 张仁韬

推 荐 阅 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A8QWwB8g2yegNDSH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