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巷
因96年洪水而重生
连接了柳州新旧两个时代
古老斑驳的墙垣
靠在年轮的臂膀上
朝远方遥望
外面的世界
色彩斑斓、霓虹闪烁
屋瓦愈发厚重、低沉
巷子越来越深
那些过往回忆
逐渐消逝在
无边的岁月里
八卦岭,现在的跃进村,现在老一辈的人们还是喜欢叫它“八卦岭”,这条巷子,藏着太多温暖人心的美食记忆与居民的生活景象。
每个老社区旧街道都有它不一样的一面,而八卦岭,热气腾腾的景象能从清晨五六点一直持续到中午,每个时段都有穿着睡衣拖鞋的附近居民下楼觅食,也有特地到这里过早的上班族,就为一碗大家都说“柳州第一”的八卦岭卷粉。
这里市井又朝气蓬勃,它既有热闹的早餐集市,活泼热情的居民,也有缓慢蹒跚的老人和用几十年只做一件事。
路边的修鞋匠一边在工作一边在等孩子玩耍回来,他的脸上虽疲惫却满足。
缝纫阿姨最喜欢五颜六色的布料,在科技化的社会,这类小店也只有老社区里才会有了。
跟着这条巷子,仿佛回到了曾经的老柳州,而路边小摊上的美食,也都是小时候常吃的那几样。
这条小巷的巷口有很多小摊,热情的居民们一边跟我介绍他们的手作一边跟我诉说着这里的历史。
买花生的摊主阿姨跟我说这里的红砖楼都是96年发大洪水才建起来的,都是因为那场洪水才有了如今的八卦岭。
阿姨煮的花生很好吃,临走时硬要我揣两颗在兜里,这个场景让我忍不住想到了小时候拿压岁钱的样子,阿姨也太可爱了。
再往里走有很多卖炸物和糍粑的,都是自己家里的手艺,在很多人眼里,童年时它的地位可比如今的泡芙高得多。
走一圈下来,这里的人特别热情,阿姨们看见我都爱跟我攀谈起来,丝毫没有距离感,老社区里的人独有的特质,如今在高楼大厦生活是越来越难见到了。
远离市区的喧嚣,悠闲缓慢的生活节奏,使人的步调也不禁放缓了下来。
小巷子里煎糍粑的阿姨
慢慢走着忽然发现了一盆用洗脸盆种活的绿植,很生活化的场景。
对面路边的一位阿姨在熟练地颠锅,做的是小时候在炭火边最喜欢拿来烤着吃的白糍粑,楼顶的厨房因违建被拆了,把锅搬到楼下门口也依旧能“弹奏”一曲过早交响曲。
这里的人们都有似乎都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特别是过早这件事,八卦岭的人们对于吃早餐的态度可谓是“精致”,这几家早餐店,就是柳州人羡慕八卦岭的理由!
以早餐闻名柳州的八卦岭
八卦岭何记卷粉
要说大家为什么知道“八卦岭”,基本都是因为这家店了。
一碗全天熬制的汤底
何记为什么在早餐界这么“红”?还得从“汤底”说起。
老板何大娘看上去透露着一种温润的气质,说话谦和礼貌,让人感觉很舒服。
虽然如今已年过半百,但是依旧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食材,她骨子里有对做美食的执念。
早晨六点的何记卷粉
“无论做什么美味,汤底都是最重要的。”她说。
汤底她选用上好的筒骨,香菇,甘草熬制,有一股清冽甘甜的味道。为的是给顾客提供更好的口感。
一碗加了猪脚的卷粉
“卷粉里还能加猪脚?”刚看到的时候还觉得很诧异,暗想早上吃这个会不会太油腻?还犹豫了几秒钟。
吃到猪脚的那一刻我果然真香了
也太好吃了吧!香辣爽滑不腻口!~
很多客人都说比xx猪脚粉好吃呢。”何大娘一脸骄傲地说。
外酥里嫩、吸饱了汤汁的的猪脚咬一口就爆汁,入口即化的质感让人欲罢不能!
老板到底怎么想出这种神仙搭配哇~
一份念念不忘的初心
老板娘的溏心蛋是一绝,很多人点名要吃
除了加猪脚,店内还有许多“心意配菜”,都是老板娘27年经验所得。
年糕糍粑
因为后台经常有人留言说何记的卷粉超好吃,于是我便问何大娘,为什么你们店这么多人来吃?热闹的时候都排到巷子去?
她骄傲地说,因为我们店所有食材全部选用最好的那种,用心在做卷粉自然回头客就多了。
食物往往是最贴近人灵魂的东西,而早餐更是最有温度的一顿饭,我想,用心做早餐的人,一定都很善良吧。
吴记小笼包
说到对做早餐的认真态度,对面的吴记小笼包可毫不逊色,吴老板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啊~
布袋过滤的豆浆
吴记做豆浆的方法如今已经很少见了,为了让豆浆口感细滑,吴记坚持用布袋过滤杂质,来来回回,非常考验体力。
过滤之后再倒入大锅里高温煮沸后再装入小锅慢煮,几道繁复的工序,这样为了一碗好豆浆,做到极致。
这种不添加任何香精糖料的豆浆甘甜至极,喝完一点也不酸口。
小时候的墨鱼粥
阿香居然在这里吃到了小时候最爱的墨鱼粥,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
墨鱼粥很粘稠滑口,一入口便有浓郁的香味溢满口腔。对了,就是这种味道!仿佛穿越回小时候。
简简单单的豆浆油条、小笼包,还有在外面都很少能吃到的墨鱼粥,一天美好的生活从最简单的一顿早餐开始。
其实八卦岭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历史,名气也没有很大,但这里宁静而活泼,亲切而舒服,就像是每个柳州人家楼下的那一条过早的街,都是街坊邻里们日复一日实实在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