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海军的梦想基地,金兰湾与苏俄海军的历史渊源

2020-06-16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苏联海军的梦想基地,金兰湾与苏俄海军的历史渊源

接上文 80年代苏联海军远洋活动达到顶峰,印度洋、北非、红海波斯湾,都有足迹

金兰湾港位于越南东南沿海的富庆省,水域总面积为98平方公里,分为内港和外港,海湾水深为16—25米,最深处达32米,万吨轮可自由进出,可同时停泊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舰船约40艘或4万吨以下的舰船100余艘。该港入口狭窄,地势险要,便于防御,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金兰湾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距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航线只有1小时航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越南金兰湾

法国占领印度支那后,将金兰湾开辟成大型商港,军舰也可以在此加煤补给作为军舰停泊点(只补给,不是正规的军港)。但是法国远东舰队(或称"法国太平洋舰队")主要停泊点不是金兰湾而是东京湾(北部湾)和上海港,在印度支那的主要休整地是海防港(现在越南海防)。

日俄战争中法国是沙俄盟友,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1904年9月底抵达金兰湾休整加煤补给,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的上百艘战舰曾聚集于此。2个月后出海去海参崴(途中爆发了"黄海大海战")。沙俄是最先将金兰湾作为大型军港使用的。

1935年,法国开始在此修建海军基地。1940年,金兰湾被日本帝国占据,成为其入侵马来亚和荷属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基地。

1970年的金兰湾海军基地

1945年到1954年,法国进驻。其后,美国于1965~1967年曾耗资3亿多美元对金兰湾港进行扩建,其中包括一个机场、两条2800米长的跑道和机库。

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署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苏越两国结为军事盟友。此后,苏联取得了对金兰湾基地的免费使用权。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海军补给设施和电子侦听装备。

1979年2月28日,苏联海军第一批后勤辅助舰船进泊岘港。至这一年年底,共有35艘次舰船在岘港和金兰湾港口作短暂休整。1980年1月,苏联太平洋舰队开始派舰船赴南海值勤。同年6月,进驻岘港的舰队改驻金兰湾。1980-1982年间,到金兰湾进行休整的苏联舰船经常保持在10—15艘,其中“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曾先后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赴南海活动,并三次在金兰湾进行补给休整。1980年6月后,进驻岘港的战斗机全部改驻金兰湾机场。金兰湾机场平时保持4架飞机,每两个月轮换一次。 从1983年开始,苏联在南海活动的各型舰船逐步增多,并逐渐趋于稳定。

1978年4月勃列日涅夫视察太平洋舰队

苏联派驻金兰湾舰船通常保持在20-30艘,其中作战舰船有4-6艘,每半年轮换一次;其余为后勤辅助舰船,每3-4个月轮换一次。1983-1987年,苏军海军舰船以金兰湾为基地在南海海域进行演习、训练和侦察。1983年11月,苏联太平洋舰队航空兵还自本土派出9架图-16“獾”式轰炸机进驻金兰湾机场。

1979年5月2日,在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两个月后,苏联和越南签订了苏联海军使用金兰湾作为物资技术保障站的协议,期限25年。之后这里建成了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全部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改造,附近机场常驻一个独立混成航空团。根据条约,港口内可最多可部署10艘水面舰只、8艘潜艇和6艘辅助船只。金兰湾物资技术保障站主要执行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第17分舰队舰艇的后勤和技术保障任务,保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执行作战任务的苏联海军官兵在此休整。基地油库容量7000吨。苏军在金兰湾部署了反潜和导弹武器基地,以及技术维护部队。军事设施的警卫和防御则由苏联海军陆战队分队负责。

1979年12月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访问越南

20世纪80年代,金兰湾作为苏美海上军事抗衡的重要桥头堡,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在正常情况下,该基地驻军最多达4000到7000人,部署一个中队的16架图-16轰炸机和一个中队的14架米格-23 “鞭挞者”式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常驻金兰湾基地的苏军人员及家属达1万余人,美国情报部门称该设施是“苏联境外第三大设施”。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上台以及周边形势的变化,使得苏联对于这个基地进行了逐步收缩和回。1988年4月,苏联海军撤出了在南海值勤的导弹巡洋舰,此后基本上停止了向那里派驻大型水面作战舰只担负值勤任务。1989年10月,苏联撤出了驻金兰湾的通信指挥舰,并撤走了海军步兵营的部分人员和装备。1988-1991年上半年,苏联海军在金兰湾只保持了10-15艘舰船。1991年下半年,太平洋舰队又从金兰湾撤走约3/4的军舰和飞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金兰湾基地的使用权。但俄罗斯和越南在金兰湾基地使用问题上的分歧加大。越南计划将金兰湾转为民用,于是不断向俄罗斯施压,试图迫使其撤军。 在俄罗斯看来,随着其军事战略的收缩,金兰湾基地的军事价值也明显降低,加之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昂贵的费用。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加快了从金兰湾基地撤军的步伐。

冷战时期苏联太平洋舰队分布图

1991年12月22日,驻扎在金兰湾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8000吨的“斯皮罗诺夫海军上将”号驱逐舰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至1992年3月,俄罗斯在金兰湾仅保持有3艘后勤船只,驻扎在金兰湾的军事人员和随军家属逐步减少到1000人。

20世纪90年代,俄越两国不断就金兰湾的租金问题进行磋商,但两国有关这一问题的谈判最终由于租借价格问题而搁浅。2000年9月,俄罗斯勾销了越对俄110亿美元债务中的85%,但越南继续要求俄每年缴付4亿美元的金兰湾租金。按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根本无力承担,于是只好放弃。2001年6月,越南总理潘文凯在日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海军撤离金兰湾后,越南将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将金兰湾用作军事基地。2002年1月,俄外交部表示,俄在2004年后不再继续使用越南金兰湾军事基地。5月2日,俄罗斯海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克拉夫琴科上将宣布,俄罗斯将于2002年5月3日提前将金兰湾的全部设施移交给越南。

2013年海军节太平洋舰队舰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v5XuXIBnkjnB-0z2nzo.html